又一波气温“过山车”到了。
2月19日,杭州市主城区最高气温25.2℃,恍若初夏。当天建德最高气温还达到了29.3℃,打破2月份最高气温历史记录。不过,19日傍晚起,受寒潮南下影响,杭州加入了降温“群聊”。据杭州市气象台预计,这两天气温持续走低,22-24日最低气温平原地区1—4℃,山区0—-3℃,有冰冻。
近段时间,这样的冷暖大逆转频发。比如,在1月15日,受冷空气影响,浙江大部分地区气温降幅就超过了10℃。
今年冬季,气温为何反复“横跳”?对人体健康又会有什么影响?
全球变暖叠加厄尔尼诺
加剧气温波动
昨天还是初夏,今天冬天就来了个“回马枪”。浙江省气象台表示,19日傍晚起,寒潮前锋率先影响浙北,降温幅度超过10℃。以杭州为例,20日上午10时气温仅9.6℃,相比19日同一时间低了12.4℃。
“本次寒潮不仅降温幅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预计到29日我省都将处于低温阴雨天气中。”浙江省气象台相关负责人说,寒潮主体将在21日傍晚到22日期间影响全省,大部地区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在10—15℃。
一天之内,大家体验到“夏冬轮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全球变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气候大背景。”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雷媛表示,全球变暖会改变大气环流形势,让大气积攒能量的能力变得更强,释放的时候也就更加剧烈,“一旦发生强冷空气或者寒潮,降温幅度就会更大,之后的回暖也更快。”
此外,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当前厄尔尼诺已进入峰值期,并将持续至今年春季。作为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异常增温现象,虽然厄尔尼诺“现身”的地点离我们较远,但它能引起全球气候系统的调整和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处于峰值期的厄尔尼诺叠加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了气温波动。”雷媛打了个比方,如果把全球气候系统看作一个钟摆,其左右摆动的极点位置代表冷暖事件的程度,在此影响下钟摆的左右摆动幅度会加大,极端热或者极端冷的现象都有可能出现。
而今天的降温只是开始。杭州市气象台预计,接下来气温会继续降低,低温阴雨天气将持续多日。特别是21日起,寒潮南下遭遇暖湿气流影响,雨势将明显加强,会有中到大雨的量级,西南部地区甚至还会出现暴雨,湿冷感持续在线。
由于目前仍处春运返程高峰,气象部门提醒,近期京台、杭瑞、京港澳等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发生道路湿滑和积水风险高,驾车出行需降速控距,避免急刹。
流感、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高风险人群要注意做好防护
剧烈降温,让部分疾病有了“可乘之机”。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吴丹丹副主任医师认为,近期特别要警惕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生。
“春节假期结束以来,发热门诊的接诊量每天都在往上走,乙流和新冠仍然是最高发的两种感染性疾病。”吴丹丹表示,2月19日,仅滨江院区的发热门诊就接诊564人,回到节前水平。
接诊量回升,一方面是和节后人员返杭有关。而另一方面,气温越低,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的存活时间更长,更容易引起传播。“从过去几次寒潮的情况来看,每次大幅降温过后,我们发热门诊的患者就会增加。”吴丹丹说,目前还在春运期间,人群活动频繁,再加上持续的低温雨雪天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天发热门诊的接诊量还将上升。
因此,她建议面对寒潮要注意保暖和个人防护,及时添衣,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戴好口罩。
受寒潮影响,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在上升。浙江医院急诊科主任戴海文主任医师介绍,当气温急剧下降,血管会收缩以维持体温,此时血压容易上升,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更容易导致脑出血。同时,寒冷天气使人们外出活动机会减少,久坐时间增长,也可能间接加剧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戴海文表示,想要降低脑出血风险,首要任务是注重保暖,外出时选择合适的帽子和围巾,避免身体受寒。此外,还应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过了元宵才是年,因此近段时间仍然聚会大餐不断。需要注意的是,饮食方面最好减少高热量食物和酒精的摄入,因为它们都有可能触发血管痉挛,从而影响脑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