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第四道的智慧:四大中心解锁焦虑牢笼
既然焦虑让我们如此痛苦,那我们该如何离苦得乐呢?
第四道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第四道把人分成三大类型:本能重心、情感重心、理智重心。
想要详细了解这几大中心具体的意思,可在公号菜单栏发送“三大中心”领取相应电子资料。
(1)连接本能中心:先让身体安定下来,大脑才会听话
身体是情绪的载体。当我们感到焦虑时,会坐立不安,肾上腺素飙升。这时想让理智中心顺利上线,仿佛在狂风中试图点燃火柴,不如先回归本能中心,用身体的智慧安抚自己。
腹式呼吸法是简单有效的缓解焦虑的方法。
在焦虑的当下,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或躺下,把手放在腹部,先呼一口气,再慢慢用鼻子吸气,然后用嘴巴呼气,可以发出轻轻的“哈”的声音,感受腹部的起伏。
重复做几个呼吸练习,你会发现身体逐渐放松,心跳也开始放缓,脑海里狂奔的“焦虑小人”也放慢了脚步。
平时还可以多做冥想练习,清空头脑中多余的念头。
当杂念出现时,不要刻意驱赶它们,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这些念头的来来去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对当下的觉知,让内心重新回归平静。
(2)启动理智中心:给大脑安装“核查器”,不被想象牵着走
与其被焦虑折磨到失眠,不如起来写一个“焦虑清单”,把让自己焦虑的事情写下来。
比如,“担心下个月的活动会搞砸”、“害怕面试回答不上问题”、“担心男朋友离开自己”……
然后逐一分析:这些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如果真的发生,我可以怎样应对?
还可以制作一个“焦虑核查本”,记录每次焦虑的触发点、持续时间、实际结果。一段时间后回看,会发现绝大部分的“灾难”并未发生。
每当焦虑的时候,都要开启理智中心的“核查器”,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想象,把大脑从“灾难片”的想象切换到“纪录片”的客观事实。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用事实反驳让自己焦虑的想象,逐渐建立起对人生的信心。
学会分辨外界各种错误的认知,也是大脑“核查器”的重要工作之一。当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多问问自己:“这是谁告诉你的?”
是谁告诉你大龄一定嫁不出去的?是谁告诉你30岁一定要买房的?这些外界的标准和声音真的代表自己吗?
我们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重塑自己的人生标准,而不是被外界的声音所困扰。
(3)安抚情感中心:做自己的“理想父母”,治愈内心的小孩
焦虑型依恋的核心创伤,是内心住着一个害怕被抛弃、不被爱、不被认可的小孩。
要治愈这个小孩,需要我们给自己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重新爱自己、鼓励自己。
试着给焦虑的自己写封信:
“亲爱的XX,我知道你现在很害怕,害怕不被爱,害怕不被认可……但我要告诉你,就算你没有成功,我也依然会在这里陪着你、爱着你。
就算全世界都不理解你,我也永远会是你最大的支持者。
还记得吗?上周你独立解决了问题,这样的你是很有能力的。昨天你给流浪猫喂了罐头,这样的你是值得被爱的。”
通过这种持续的自我关怀,我们能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安全感,就像在心里建造一个温暖的小窝,让焦虑的灵魂有处可栖。
(4)激发行动中心:用微小行动打破焦虑循环
一位作家说过:“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当我们因为很多问题焦虑时,不妨把这些问题拆解成具体的小步骤。
“5分钟启动法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破焦虑困境的有效方法。当你被焦虑困顿时,不要犹豫,立即开启一件5分钟就能做到的事情。
行动让改变发生,能打破“想象-焦虑-逃避-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从“想太多”到“做一点”。当我们焦虑脱单时,先从认识一位异性开始;当我们担心演讲时,先从对着镜子练习第一句话开始;当我们恐惧社交时,先从走出家门口开始。
这种行动感的积累,会像滚雪球一样,让我们逐渐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焦虑不是敌人。学会与焦虑共处,是一场深度的自我和解。
在生活中,你正处于什么样的焦虑中?你又是怎样与焦虑和解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