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的多少和女性健康息息相关,月经量太多或太少都可能是因为你的健康出了问题。女人月经量过少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算月经量过少?
女性一次月经持续的时间为2-7天,多为3-5天,每个月经期的失血量大概为5-80ml,若每次月经期的失血量在5ml以内,即为月经过少。
这个量,该怎么去判断呢?女性朋友通过经期使用的卫生巾量来大概评估:正常情况下,女性在月经周期时平均每天使用的卫生巾约为2-4片,如果10片装的卫生巾,整个月经期一般一包左右,但如果每次月经周期只用几片护垫就搞定了,那么则为月经过少了。
月经量变少是因为卵巢衰老?
很多人知道,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所以当卵巢开始发生衰退时,的确会出现一个月经减少-月经稀发-闭经的变化过程。除了月经的变化外,当卵巢衰老时,女性由于缺乏卵巢分泌的激素的滋润,还会逐渐出现其他各个系统的变化:如**萎缩干涩、性生活障碍、性冷淡、潮热、失眠、多梦、易怒等更年期症状,身体上也会发生微妙的改变,如体型发胖、臃肿、臀部下坠、腰围增粗,皮肤、毛发干燥无光泽,骨质疏松等。这种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的月经量减少,常可通过超声及性激素的检查发现。
月经量变少可能和这些妇科病有关
除了卵巢衰老,这几种因素也会引起月经量变少
月经过少仅仅是因为卵巢要衰老了?答案是否定的,原来月经量过少还可隐藏着其他妇科问题呢。
1.子宫内膜因素
在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基底层靠近子宫肌层,不受卵巢激素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在月经期不发生脱落,功能层由基底层再生而来,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而出现周期性变化,在未受孕时功能层随月经期出现坏死脱落,从而形成月经。在子宫内膜基底层仍处于完好状态时,基底层是可以很快地修复内膜功能层,并进入下一个月经周期的循环中。但如果在人流、刮宫、炎症等刺激因素下损害了子宫内膜时,则有可能会导致子宫间质中纤维蛋白原渗出、沉积而最终导致宫腔前后壁粘连纤维化甚至瘢痕化,使得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发生了改变,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月经量随着内膜损伤的程度而慢慢减少,甚至出现了闭经。
月经量变少可能和这些妇科病有关
所以对人流术后或其他宫腔手术术后出现月经过少时,需警惕子宫内膜损伤的可能,可给予宫腔镜检查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以改善宫腔粘连导致的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2.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很重要的一项调节系统,正常情况下各激素水平保持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中,但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使得这种平衡被打破了,则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原标题:月经量变少可能和这些妇科病有关
关键词:卵巢,子宫,月经过少,月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