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去年年底,我依旧认为,自己就是对大部分事情没什么感觉的人。即使是喜欢,自己的high点也比其他人低很多。我最最热情时候的体现,朋友也觉得我只是很正常的反应,并没有让人感觉到额外的热情。而到现在,我依旧这么觉得。但我不得不承认,这么些时间以来,自己内心好几次,感受到很强烈的快乐。是的,快乐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会冷静下来。但这种真的很少能感受到的快乐,能让人在接下来的时候都有好多力量,要去继续,不要停止。所以很感谢一直以来花了时间看我的文字,给我留言或者发消息愿意和我做朋友的朋友,也很感谢在最初最初连每周写什么都想不出,自己回去看都觉得写得乱七八糟但还是一直鼓励自己坚持写的自己。
这些快乐和能量,从跑步开始,形成一种能量,在自己的身体里。再通过持续地跑步,写字,语言学习的习惯行为,将核心的能量扩散开来,到生活中的其他地方。我开始笑得更多,而不是负能量皱着眉头。我开始心情更加平和,而不是急躁。我开始更有耐心,而不是急于见到结果。我开始愿意等待并相信积累的力量。我开始愿意做更多的尝试并相信每一次的反馈都有价值,不再那么害怕失败或者挫折的打击。
3 那些跑步教会我的事
除此之外,之前自己也在跑步训练时写过《那些跑步教会我的事》一系列的小片段,跑步也教会换一种思路进行思考。慢慢来,比较快。
1) 在跑到目的地前,你要训练自己对“不舒适”有一定的忍耐度
从最初的3K都费力,到5K,到10K,到12K,到16K,到21K,到42K。会很轻松吗?当然不会。当然会不舒服,当然需要忍耐。但会不会好起来?当然会。然而你首先需要相信这些改进是可以做到的。然后你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进步,也需要有足够的力量来忍耐到达目的前的这段不舒适感。
通过训练,调整饮食,保持足够的休息,调整步频,调整呼吸,观察心率稳定性,一点一点的,你会觉得3K不那么痛苦了,可以尝试5K。然后觉得5K好像也好一点了。可以到7.5K,再到10K,再多一点。是的,你都可以做到,但你需要能够忍耐。
2) 你要学会面对现实,承认自己不是超人,承认自己需要慢慢来
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的样子。但事实上每一次的提升,或许都是你1-2个月持续训练后,体能得到提升,身体更适应后的结果。你不能一下子从3K蹦到10K。你会发现甚至从3K直接蹦到5K你都会很吃力。是的,你需要忍耐,你不能为了一个成绩太过勉强。那是争强好胜。而争强好胜,并不适合于马拉松这样漫长的运动以及训练。因为你会受伤,而受伤会直接导致你无法继续跑,或者无法在短期内持续训练。然后你的进度会落后,如果你又很容易心灰意冷,或许,你再也不会跑了。或者,你会因为膝盖的受伤直接无法再长距离跑步。
你需要学会一边和自己抗衡让自己持续跑不要放弃,一边持续和自己和解:接受自己在这个阶段就只能相对不费力的跑完3K或者5K或者7.5K。只要你持续地保持前进的趋势,你就在往前走。你不能反复责骂自己为什么做不到更好,因为这只会损耗了你有限的意志和能量。
罗马不是一天内建成的。长跑的人,都需要懂得这个道理。长跑如此,而生活的其他,又何尝不是呢?
3) 你要拥有信念,你能完成这段征途,然后去做
我相信21K/42K是一个很恐怖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至少,对于2013年的我来说,21K就是一个很可怕的概念。我真的没想到自己真能完成半程马拉松。更没有想到,接下里的一年,自己就完成了。而再接下来的一年,还完成了42K。我还记得2014年半程之前的10月,我在家里训练,很紧张。从来没有完成过一次21K,我妈还嘲笑我,说我是“抓了一只跳蚤放在自己头上咬”。。。(真是亲妈,呵呵...)
2015年全程之前,我朋友也老和我说,哎呀你就别跑了,对身体多不好,之类的blabla。
然而我总还是义无反顾地去跑了。这一点我觉得很神奇。即使很害怕,即使一直觉得很累需要忍受很多很多的不适感,但还是一直在跑,究竟是为什么?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想一想呀,有那么多的事情,我们就这样放弃了呀。为什么有的事情,为什么这一件事情自己要这么执着?
后来回想,就是因为自己内心有一个坚定地信念:
我认可完成马拉松的挑战这件事情的价值
我想要完成这件事情
它能在结束时让我有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带着我一点一点靠近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所以,我愿意,我愿意忍受这段不舒适,我愿意承受完不成的风险,我有力量去坚定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因为别人的看法退却。而事实也证明,这一个执着,是后面另外一些其他执着和决定的开端。
4 最后:我想我会一直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