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兴在人群中“横扫千军”,专往人小腿骨下棍,来不及跳的人便痛得倒地。没多久,他们便把工人赶到砖厂门口。这时候,警察也来了,所有人都停了手。最后的结果是,何良兴等人赔了医药费,而偷东西的少年则有人被判刑坐牢。
“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又冲动。师兄弟多,碰到麻烦总要帮。”甘伟桥介绍,在1970和1980年代,他们经常与人打架,胜多负少,自己也免不了吃亏。1980年代,何良兴的一名徒弟被人打了,师兄弟们去帮忙,甘的半个手指也被切掉了。“我用手挡了一下,根本没想到他有刀。”
何良兴的一名徒弟介绍,当年治安没有现在规范。很多人有矛盾就约架,在山上这样偏僻的地方。“那个时候没有新闻,打了架也没人知道。”
由于声名在外,一些当地社团知道何良兴能打,想拉他入伙,都被他拒绝了。他也不允许自己的徒弟加入。甘伟桥称:“那个时候学武的人还是有侠客梦,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尽管经常比武,但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门派,与外面的人打架,也因为自己被欺负在前。”
在何良兴的眼里,传统武术实战作用毋庸置疑。“不过,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年龄、体力、力量等不同,灵活运用收发,不是千篇一律打套路。每个门派的武功都很厉害,只是这个年代练武的人少,真正掌握精髓的人少了,所以很多人出来比不过练拳击的人。”何良兴称。
1980年代末以后,随着治安管理越来越规范,何良兴年龄也越来越大,与人争斗之心也淡了,很少再与人比武较量。他的徒弟也渐渐远离打斗的生活。“1988年,我结婚后就没跟人打过架。”甘伟桥说道。
传承
何良兴的永春拳馆位于广东顺德顺峰山公园,是一间几十平米的古宅。2009年,当地政府为了推广永春拳,把这间屋子以便宜的价格租给他教拳。佛山陈家太极拳曾经也在此设馆。
除了周一,他每天晚上都会在这里教拳,周末早晨也会开馆。他身体不好时,儿子何朝辉常常过来代课。有时候,一些跟了他多年的徒弟也会过来一边练拳,一边帮忙教拳。学生大多是小孩,每年学费4800元。白天,他有时候要去附近的小学上体育课。几年前,他与当地的七所小学签了一个协议,每个月定期免费教学生永春拳。
在拳馆里,大多数小孩每周只过来上一次课,有的来上课时便已经忘了上周所学的东西。晚上指导着这些小孩练拳,何良兴觉得,现在的孩子已经很难像他小时候那样辛苦地学拳了。
2006年退休之后,他曾经在顺德清晖园免费教拳。那一年,他一口气正式收了十名弟子,很多人现在还跟着他学拳。
何良兴第一次开始教拳是在1974年。那时候,他的拳法和玉女齐眉棍,已经见功力。陈国超(陈家廉第三子)认为,何良兴在二三十岁期间玉女齐眉棍已经到了极高水准,是他最为擅长的。同时,他在几次比武中战胜对手,让自己声名日盛。
附近开始有村民找他学习永春拳。甘伟桥便是在这一时期跟随何良兴学拳,三年后成为他的首批门徒。
30岁以后,何良兴名声在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他比武切磋。当地少年宫曾经有一名散打副教练,自信能打赢何良兴,来找他比武,最后输了,成了他的徒弟。“我一些徒弟最初是来跟我打,但最后都跟着我学拳。”何良兴说。
顺德人何英联是2008年从香港咏春拳转投而来的一名徒弟。何英联在广州荔湾做生意多年,有时与人产生争执,屡屡吃亏,决心学拳自保。2006年跟随一名香港师父学拳,后因师父离世,转投何良兴门下。跟随何良兴,他必须忘掉自己过去所学,从基本功开始学习。“顺德永春和香港咏春虽然同根同源,但几十年来已经有了很多不同。而顺德永春保存得更系统、全面。”何英联认为。
从1970年代至今,何良兴已教过15000多人拳法,正式收徒超过两百人。徒弟遍布各个行业,不少从外地,甚至海外慕名而来,比如澳门体育研究专家梁洪波和广东律师欧阳锦添等。他的得意弟子中,不少早已在各地独立开馆授拳,如甘伟桥在杏坛设馆,王宏心在江门授拳。
2009年,导演王家卫为拍摄电影《一代宗师》,专程到顺德拜访谭焕标和何良兴师徒,请教咏春拳。何良兴的十几名徒弟之后也参演了这部电影。这名永春拳师称,推广和传播永春拳,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