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经过当地国土资源、林业、发改委、环保、住建、工商等部门报批,雪场经营须持有危险场所许可证,由当地旅游部门颁发。维护维修方面由雪场负责压雪铺雪,索道每年由当地质检部门核验。
法国:通常要用三到四年时间去考察研究某一项目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还要向有关部门说明为建造雪场赛场周边的人工湖所需要的水量,等赛事结束时人工湖可以变成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韩国:韩国滑雪场实施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各开发阶段受法律法规约束。韩国滑雪旅游业发展所实施的是从最初的冬季滑雪场逐渐发展为四季旅游度假地的战略。
日本:日本分两种土地,一种民有,一种国有。滑雪场里大约90%都是私有的,其他是地方政府运营的。民有土地建雪场不受约束,国有土地的可开发地区,需要向国家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包括环保、民意、安置等诸多内容,经过非常繁琐和严格的审查过程,内容对民众公开,从申请到获批大概需要两年。
2、场馆运营:
中国:仅有3%的雪场属于目的地、度假型雪场,除配有齐全的雪道产品外,还有住宿等配套设施,并且过夜消费占比较大,客人平均停留1天以上。75%的雪场属于旅游体验型,针对的客户群体为观光客,通常只有初级雪道,一般位于景区或城郊。22%的雪场为学习型雪场,山体落差不大,位于城郊,初、中、高级雪道俱全,消费者以本地居民为主,平均停留时间仅有3至4个小时。
韩国:所有滑雪场都可提供全年活动,大多数雪场至少有一个高尔夫球场,一个室内游泳池和零售商店。室内购物中心也提供各种娱乐活动,如保龄球、乒乓球、电子游戏、电影院、卡拉OK,也有饭店、酒吧、俱乐部、夜店等。多数度假村白天和晚上全天运营,其中有3家滑雪场还有水上乐园和主题公园。
法国:政府层面制定过“冰雪规划”,在普查山区冰雪资源基础上规划;企业层面成立有专门机构处理协调各大雪场关系。
瑞士:通过成立瑞士滑雪协会,与旅游局一起规范滑雪度假区,加强对滑雪场的总体规划与管理,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并推出多项管理认证,形成一套完善的生态体系,最终各司其职、共同盈利。
对比五:装备制造
中国:冰雪运动对器材装备依赖性较高。冰雪装备制造业大多通过为国际著名品牌代工生产、模仿国外产品谋得生存空间,自主品牌严重缺乏,技术基础薄弱、研发人员短缺、专业零售营销商乏力,使得我国冰雪装备产品难以在市场上与国际大品牌分庭抗礼。
美国: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业在体育产业中占重要地位。2002年,美国共有滑雪装备制造厂387家,雇佣员工70083人,产值达18.1亿美元。美国雪上运动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8-11月雪上运动产品在特色商店、网上销售和连锁店的销售总额为5.06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美国滑雪市场的消费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长。2016年,美国滑雪装备销售额为16亿美元。
(原文转自 中体在线)
—— END ——
小 编 最 后 祝 大 家
周 末 愉 快!
走 之 前 可 别 忘 了 点 赞 哟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