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热点

五种模式,促进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2)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5-19

这种发展模式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观赛型体育旅游,另一种是参赛型体育旅游。 观赛旅游模式一般是围绕职业化水平高的体育赛事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消费方式,比如综合性体育赛事奥运会或亚运会、男足世界杯、欧洲足

  这种发展模式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观赛型体育旅游,另一种是参赛型体育旅游。

五种模式,促进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2)

观赛旅游模式一般是围绕职业化水平高的体育赛事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消费方式,比如综合性体育赛事奥运会或亚运会、男足世界杯、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网球四大满贯赛等,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去举办地旅游观赛。

  五种模式,促进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2)

参赛旅游模式一般是在职业化程度不高的赛事项目上,把赛事开发为体验性更强的产品,从而适合旅游者有兴趣亲身参与,比如马拉松、徒步、钓鱼、攀岩、滑雪等。近年来,跑步运动在国内城市白领中流行,出国跑马拉松也渐成时尚,各大国际马拉松主办方也特别推出带有旅游性质的主题来吸引中国跑友,例如韩国的全州樱花马拉松、法国波多尔红酒马拉松、泰国普吉岛马拉松等,都是中国跑友们最向往的马拉松旅游胜地。

  3、体育场馆服务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五种模式,促进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2)

2015年2月1日起施行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发展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提升场馆体育休闲旅游功能,使之成为集运动健身、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体育休闲旅游中心。

一方面,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会为主办城市留下一些宝贵的标志性体育场馆遗产,而这些标志性的大型体育场馆也会作为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旅游吸引物,被开发为旅游观光点,成为体育场馆遗产游览旅游产品。

另一方面,体育场馆空间也可改造成为一个舞台化的文化表演空间,开发打造出精品体育旅游演艺产品。例如国家游泳中心的“梦幻水立方”、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的“冰上迪士尼”等演艺产品,利用市场力量,充分整合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以武术、太极拳、跳水、花样游泳、体操等体育元素为创编力量,打造融合特色运动、歌舞、杂技、多媒体等为一体的独特体育旅游秀。

  常态化产品

根据携程旅行网发布的《2016体育旅游报告》,体育旅游目前只占中国旅游市场的5%左右,与国外体育旅游占比总产值的20%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数量与质量上还十分不足,体育旅游业建设还缺乏方向。

体育旅游业发展重点应是在环城游憩带、自然风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开发常态化的参与体验型体育旅游产品,即运动休闲项目的旅游化和度假化,这是体育旅游业态的拳头产品。体育赛事活动与旅游产业融合所形成的赛事旅游,只能作为体育旅游业的配套产品。

因此,应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借鉴国际经验,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发展山地徒步运动、皮划艇帆船帆板水上运动、冰雪运动、航空运动、航海体育、高尔夫运动、海钓运动、汽车运动、马术运动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中高端体育旅游与运动休闲产品,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

以2015年国家旅游局重新开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工作为契机,应做实做强一批在旅游度假区内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同时,应充分把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和省市级的体育产业园区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结合地方自然与文化特色,二次开发转型升级为运动休闲型度假目的地。

《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提出,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占旅游总消费规模的近15%。两个15%目标的确定,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空间,而这,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奋斗。

(原文转自 中国旅游报)

  • —— END ——

  • 别 害 羞!

    喜 欢 就 关 注 我 们 吧!

    还 要 记 得 点 赞哟 !

    相关阅读:

  • 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
  • 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
  • 国务院体育产业新政策
  • 乡村旅游 产业融合 标准
  • 国家军民融合产业促进会
  • 农村产业融合实施方案
  • 2016体育产业政策
  • 体育+旅游综合体方案
  • 衡阳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
  •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联盟
  •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