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中,心率是确定运动强度的唯一衡量标准,无论是跑步、骑自行车、游泳还是打球,都要靠心率的变化来控制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与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息息相关,运动可以提高你的你的心血管系统、心肺功能,但是运动强度控制不好的的话就会产生运动损伤,甚至产生危险,比如猝死。
反之,如果运动强度不够,就达不到运动的效果。所以,心率作为运动强度的一个检测指标,对于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很重要,特别是自身存在潜在亚健康,监控心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一分钟在60—80次之间,但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过100次,就是“心动过速”,亦称“心悸”。“心动过速”会加大心脏功能的负担、减弱心肺功能,对跑友来说心率过快是影响跑步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跑步过程中,心率反映了跑步的强度、性质、能量代谢、氧气消耗、乳酸堆积等,所以对专业运动员或跑友来说,可以利用心率作参考。一个人的最高心率测量方法是在最大强度运动下,利用心电图仪器量度当时的心率,一般来说也可以利用下列公式,合理地推算出男性和女性的最高心率。
最高心率 = 220 - 年龄
( 例如,一个 20 岁的人,其最高心率的估计为: 220 - 20 = 200 次 / 分钟 )
我们已经知道了心率对跑友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才能准备测量跑步时候心率的大小呢?有跑友说跑步的时候自己感受一下,对于长时间佩戴过心率检测设备的跑友来说,自我感受与心率的大小有过对比的经历,比较容易了解大概。
但是对于从未佩戴过心率监测设备的跑友来说,这种主观感觉往往不那么靠谱,不容易把控,所以最好还是借助心率检测设备了解跑步时心率的大小。
想要提高PB需依据个人能力制定科学训练计划
首先,制定计划,用以个性化指导自己的训练以及比赛。在计划制定中或者实际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个性化,就是我们需要知道训练的强度!
普通跑友往往会以配速作为强度,时间或距离作为训练量。但相同的配速,不同的状态或天气下带来的身体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身体状态良好,可以把节奏跑的配速进行得很好。身体状态欠佳,此时节奏跑的配速感觉更像间歇跑,吃力、续航时间短,真有点被配速“欺负”的赶脚。
更令人担心的是,如果平时对于“强度”不够了解,那么身体感受就会“欺骗”你,比如在最后冲刺阶段,似乎以为自己没有问题,但是往往“猝死”悲剧已经悄悄来临。而平时对于训练“强度”有经验的人,才真的会听得懂身体的信号,不用担心这样的悲剧!
心率监控更科学
相对于配速,心率监控更为“真诚”,可以更好的反应我们身体对训练强度的感受。
心率是指我们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大家对于心率都不陌生,不过,因为使用场景不同所以延伸出的各式各样心率或者心率区域,大家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
如安静时候的心跳就是安静心率,能量供给为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心率就是有氧心率区域,以无氧供能为主的心率就是无氧心率区域。
与跑步相关的心率还有轻松跑心率区域、马拉松配速跑心率区域、乳酸阈跑心率区域、间歇跑心率区域等等。
为什么说心率监控比较“真诚”呢?
心率是心脏跳动的节律,在跑步过程中,心率的变化是由运动强度所决定的。
机体越是需要血液和氧气供给,心率就越加提高。心脏通过提高跳动次数以促进携带氧气与其他营养物质的血液流向各个部位肌群,为肌肉的收缩舒张提供“燃料”,同时加速代谢废物的排除,维持跑步的速度。
也就是说心率相比配速,更能反映跑步时的强度。
如何通过心率指导训练呢?
①轻松跑
轻松跑的心率区间为最大心率(粗略计算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5%~78%。
在这个心率范围内,虽然跑步的配速可能不快,6、7分甚至8分开外,但心脏每次收缩的力量会到达较高水平。通过轻松跑的训练可以强化心肌功能,提高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数量。心输出量提高,也就是心脏泵血的能力提高。血管数量增加,肌肉的血液供应吸收效率得到增加。这样,跑友们经过进行长时间轻松跑训练后,不需要那么高的心率也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就会发现自己的安静心率有所降低。
②马拉松配速跑
正如这个名称,马拉松配速跑是指以比赛时的配速进行训练,心率区间是最大心率的79%-89%。马拉松配速跑的目的主要在于根据比赛目标进行配速的调整,让身体适应相应的配速节奏,同时根据比赛目标进行能量补给及补水模拟,让自己更有信心驾驭准备在下一场比赛中要进行的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