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垫底,“转型困境”待解
“无论政府还是企业,煤炭行情好的时候都不愿转,有钱都想赚;行情不好了又无力转。每次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全省GDP完成1.27万亿元,同比增长4.9%……”2015年1月28日上午,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在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公布了2014年的“成绩单”。
虽然去年全国各地的GDP实际增速普遍低于预期,但增速低于5%的却仅有山西一省。与5年前一样,山西经济再度跌落谷底。
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山西逆势启动了“煤炭资源整合与企业兼并重组”。彼时,山西煤矿大量停产,经济一落千丈。当年,全国有26个省份的GDP增速在10%以上,山西只有5.5%。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山西省1.27万亿的GDP总量已下滑至全国第24位,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差成绩。山西省内,此前经济增速一度领先的吕梁市,在去年已从全省第一位跌至倒数第一--负增长2%、财政减收20个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山西省的GDP总量始终保持在全国第21位,包括GDP首次进入“万亿俱乐部”的2011年。历史最好成绩是改革开放初期,一度保持了数年的全国第15位。即便在本世纪的2003年到2008年,山西仍排全国第16、17位。2009年之后,山西的排名开始疾速下滑,2013年已跌至第23位。
省长李小鹏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总体疲软,特别是该省最大的支柱产业煤炭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效益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