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热点

一言不合就开打?冰爸冰妈有话说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8-02

为期一周的第二届“CCM杯”北京国际青少年邀请赛昨天落幕,除了精彩纷呈的比赛和几支脱引而出的国内外队伍,某位冰球家长追打裁判的恶性事件也上了头条。 近几

为期一周的第二届“CCM杯”北京国际青少年邀请赛昨天落幕,除了精彩纷呈的比赛和几支脱引而出的国内外队伍,某位冰球家长追打裁判的恶性事件也上了头条。

近几年,冰球场上以家长为主体的言语冲突和肢体暴力事件在国内外时有发生。一些现场视频在网上疯狂流传,沦为看客的谈资和笑料,而媒体的舆论导向通常都是从某个特殊事件上升到对冰爸冰妈这个群体的批判。

冰球家长,尤其是中国的冰球家长,实际上是一个教育、收入及综合素质水平普遍较高的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冰场外的任何地方都不会怒目圆睁、面红耳赤地辱骂任何一个人,更不可能比着夸张的手势扬言要把裁判或是对手“干掉”。

他们在少儿冰球运动的推广中扮演了非常关键并且辛苦的角色:7天24小时全天候保姆、厨师、司机、啦啦队长、心理辅导员,兼任助理教练、球队公关和行政。

这样一群辛勤付出的人,却阴差阳错,给不明真相的群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一言不合就开打?冰爸冰妈有话说

“别愣着,赶紧上!”

“干什么吃的?!我很失望!”

“把他们干掉!”

怼天怼地怼裁判

一言不合就开打

不可否认,所有印象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之上。然而在批判这些个体行为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听听主流的心声?

做自己,但也在乎旁人的眼光

常有人批判冰球家长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对孩子过分要求。可他们是否想过,如果只是爱面子,为何送孩子去学习这么冷门的项目?谁希望每次和同事、朋友聊起孩子的课余活动时,对方总是摆出一副摸不着头脑的表情?

送孩子学冰球,是因为看到了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的、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是为了给孩子一段特别的体验和历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民族本性。孩子表现好,是对家长教育方式及辛苦付出的肯定。从别人口中得到这种肯定的欣慰和满足感,谁不开心?带着这份期盼更严格地要求孩子,难道不是人之常情?

当今社会的现实是:哪里有社交,哪里就有比较。冰爸冰妈有自己的圈子,大家团结协作、互通有无,当然也有不可避免的“比比比”。谁的装备高级、训练时间谁更长、谁的家长每次必到场、今天谁被教练表扬、谁又进球了、谁的妈妈又带他去国外参加训练营……大家都是普通人,听孩子描述、被朋友圈和家长群刷屏,三天两头受刺激,难免偶尔反应过激。

谈钱伤感情?不谈才XX

不要拿高昂的花费作为要求孩子认真练习的筹码?没错,但我们也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笔账:

几千元起跳的装备,每小时上百元的课程费和冰场费,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重复性的消费——旧了坏了要买、个子高了要换,更新换代,层出不穷,上不封顶。

打几个月就放弃的也就算了,如果孩子真心喜欢冰球,那么接下来的若干年,比赛报名、往返交通食宿、出国训练营……

孩子的成绩是一步一个脚印,家长的支持是一步一个钱印。

看到孩子练习冰球不认真和看到积满灰尘的钢琴、散落在垃圾桶边的画具、压箱底的乐高的感觉是很类似的。所以,向孩子们表达“我都花这么多钱了,你别三心二意”这种想法,也只是作出了大多数家长都会有的反应。

不做白日梦,只愿不遗憾

冰爸冰妈不应该满脑子都是NHL?职业冰球这条路对于中国孩子而言有多难走,没人比他们更清楚。虽然经常把最高级别联赛挂在嘴边,但真正给孩子施加压力、把实现这个目标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向标的家长是极少数。

更多人只是希望孩子能明白这个道理:既然做一件事情,就尽全力把它做好,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

怒火中烧之时,也有低调做人的觉悟

(一个很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苦水吐完了,该纠正的行为还是要纠正。举个有趣的例子,希望能给一些容易行为失控的家长带来启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八强相聚西安!CBA俱乐部杯决赛阶段2月开打,山东将战北京

    八强相聚西安!CBA俱乐部杯决赛阶段2月开打,山东将战北京

  • 昔日CBA球员助阵,2024山东省男子篮球联赛20日开打!

    昔日CBA球员助阵,2024山东省男子篮球联赛20日开打!

  • 11月中旬开打!首届CBA俱乐部杯将采取4节8人次外援政策

    11月中旬开打!首届CBA俱乐部杯将采取4节8人次外援政策

  • WTT中国大满贯赛开打 首日中国队13人出战1人出局

    WTT中国大满贯赛开打 首日中国队13人出战1人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