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之中最炎热的7月里,最让人心旷神怡的运动无疑是水上项目。而在水上项目之中,与旅游紧密结合的潜水运动,也正在展现出光明的未来。而在潜水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为行业培养爱好者的潜水培训,也有望率先突围而出。
文/ 于 宁
编辑/ 郭 阳
俗话说,5月不减肥,6月徒伤悲。如今到了7月盛夏时节,让美好的肉体在夏天绽放也就成了当务之急。除了能让自己拥有好身材的健身之外,娱乐性强、清凉舒适的水上运动项目,也越来越炙手可热。
在诸多水上运动项目里,潜水作为一项结合旅游、娱乐、极限运动等多种元素的运动项目,在夏季及旅游区颇受欢迎。
据中国潜水运动协会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全球每年参加体验潜水的游客人数增长保持在10%以上,而2015年全球体验潜水业务收入达到246.66亿元。
▼2006-2015全球潜水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数据来自智研咨询
在国内,潜水虽然在普及范围上仍属于小众项目,但由于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及景区的开发,提供潜水体验的水域也随之增加。据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开始,国内的体验潜水服务的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30%,2015年我国体验潜水业务收入为21.33亿元。
而除了旅游业的带动,近年来国内对体育产业的良好政策也让潜水这项运动迎来了真正的契机。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将发展水上运动列为“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则描绘了一个2020年的3000亿元的巨大市场规模。
既有政策支持又有消费市场,潜水运动的背后似乎有着巨大的商机,那么,潜水运动究竟有着怎样的延伸业务,哪个赛道里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呢?
迅速发展的潜水运动与延伸业务
而随着潜水爱好者的基数增加,应需而起的上游的装备供应以及下游的潜水服务。
潜水大体上有军事潜水、专业潜水、休闲及体育运动潜水几类。休闲潜水是我们最常参与的潜水项目,一般以水下观光和休闲娱乐为目的,配用气瓶和水下呼吸器。
其中,浮潜和水肺潜水是我们最长接触的休闲潜水项目,一般在海滨旅游景区都会发现潜水项目。而在潜水爱好者选择去海滨潜水度假之前,也必须接受专业的潜水的培训,这些培训服务大部分位于我国内地。
浮潜相对简单,潜水时配备面镜、呼吸管以及脚蹼就可以,人一般漂浮在水面,然后通过面镜观看水下景观。因此需要通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即可进行浮潜活动。
而水肺潜水是带着压缩空气瓶和水下呼吸器,潜水员要真正潜入水底的一种潜水。水肺潜水的危险系数比较高,全套的水肺潜水装备包括面镜、呼吸管、脚蹼、呼吸器、潜水仪表、气瓶、浮力调整背心和潜水服等,潜水员在开放水域潜水时,甚至还会携带潜水刀、水下手电等必要的辅助装备。
在装备之后,则是一套培训与休闲潜水的服务链,这不只是潜水俱乐部和旅游景区提供的潜水场所,还因潜水的特殊性,要求游客在潜水时必须有国际潜水证书或是由有资格认证的潜水教练陪同。
据网络数据统计,中国目前每年有超过150万人次的游客参与体验式潜水,其中海南三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体验式潜水基地。而在这之中,有接近30%的人群愿意深入参与潜水运动,包括参加国际潜水组织的培训、取得潜水证书等。
这就意味着,潜水培训及国际证书的认证考核市场,也随之扩大。
国际证书考核的热潮下,潜水培训有怎样的出路?
有关潜水培训与认证考核,圈哥近日走访了北京澳瑞拉名仕国际潜水俱乐部,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潜水培训以及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考核认证,培训场馆位于北京奥体中心的英东游泳馆。
澳瑞拉名仕的CEO才磊告诉记者,他们培训特色在于场馆不局限在海边,在北京、长滩、帕劳三个地区都有潜水培训基地,在北京英东游泳馆是目前唯一5米深25×25米的可以模拟训练的潜水基地,可以让潜水员学习的更扎实、体验更开放水域的考试。
澳瑞拉名仕的潜水场景
据了解,目前澳瑞拉名仕具备颁发资格的证书有三种,PADI,PSAI以及AIDA。PADI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休闲潜水工作认证机构,而这一休闲潜水指的是水下深度40米以上的潜水。
才磊告诉记者,目前澳瑞拉名仕已经签下了国家级社会体能指导基地,证书是国家级认可。
据中国潜水运动协会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新兴市场基数较小,年增长率已达 30%以上,2010年各国际潜水培训组织在我国颁发的潜水证书仅5000张,这一块的培训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当时潜水协会的预测是,2015年我国潜水培训业务收入会达到9500万元。
▼2006-2015年中国专业潜水培训市场规模及年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潜水运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