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杭州第四家冰场在远洋乐堤港开张。
Ho酱去现场观看了开幕式,并有幸见到了冰雪运动圈非常厉害的前辈,比如这张照片里的两位:
姚滨
国家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兼双人滑主教练,曾带领申雪、赵宏博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为中国夺得历史上第一个花样滑冰奥运会冠军。
Jim Strang
加拿大西岸最著名的青少年冰球教练之一,同时也是温哥华雷鸟冰球俱乐部(Vancouver Thunderbirds Hockey)的总监。
Ho酱向Jim教练问了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打冰球有什么用?
喜欢打所以打啊,为什么要有用?!
听起来很肤浅,却也是Ho酱最常被问到的问题。Jim的答案是:
打进NHL
"几乎每个玩冰球的小孩都有个打进NHL的梦,我可不打算假装自己没有这么想过(笑)!”
Jim有30个学生进了NHL,其中还有几位在上一季打进了决赛。
“但这真的非常非常难。拿北美打冰球的人口基数和NHL球员的人数比一比,就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件概率极低的事情。”
进入常春藤名校
“我为几十个学生写过哈佛、耶鲁等常春藤名校的推荐信。不是写他们冰球打得多好或者学校里的成绩多优秀,而是告诉这些学校,申请者身上有哪些珍贵的品质——比如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进取心以及作为一个人的综合潜能。他们中有好多人现在已经是非常成功的医生、律师或教授。”
成为更棒的人
Jim谈到冰球对自己的意义时多次用到“commitment”这个词,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付出、承诺”。他认为冰球能让人们更深刻地领悟“付出”的意义。
一辈子的社交活动
“冰球是个完美的社交活动。我的工作性质需要频繁出差,每去到一个新的地方,我都会去附近的冰场找人打球,这样很快就能结识一帮很有共同话题的新朋友。”
“冰球还是个可以玩一辈子的运动项目。我也很喜欢篮球和足球,但到了一定年纪,身体渐渐负担不了足球的大量跑动和篮球的弹跳。但冰球不一样,冰球是富有流动性的,你可以打得很激烈,也可以悠然地玩儿。在加拿大,你甚至可以找到平均年龄在在70-80岁的俱乐部,是不是棒极了?”
中国孩子为什么需要冰球?
温哥华是世界上华人移民数量最庞大、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Jim在温哥华接触了很多中国家长,他观察到:这些家长通常希望孩子能100%投入冰球训练,比如,在时间上,他们认为训练越久、越频繁,效果就越好。
“父母以及四位老人把他们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有时候难免期望过高。他们希望自己孩子是最棒的、要拿第一、要比别人成功……但冰球在我所接触过的所有体育项目中,是最注重团队合作的!当你从对手那里抢到球后,必须马上想办法把球传给别的的队友。相比于个人表现,团队内的相互信任才是这项运动的核心。”
Jim认为冰球能让中国的孩子,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更好地从下面几个方面自我提升。但他也一再强调,这是作为一个外国人非常浅显看法。
胜负心
“作为一名教练,我从不会在孩子面前假装输赢不重要。赢得比赛是很重要的,但是下场后,他们必须和对方握手。我希望他们明白:赛场上的对手并不是敌人。双方都希望赢得比赛,并且都为这个目标努力地战斗,要理解彼此的立场、尊重与自己不是一个阵营的人。”
挫折教育
“打冰球是个会让人抓狂的事儿——本身技术复杂、对抗性强,对身体素质、反应能力、团队配合等等都要求很高,想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更是难上加难。当一个孩子能成熟应对打冰球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生活中其它很多麻烦也都不算什么了。”
遵守规矩
“冰球中有很多不能打破的规矩、不能触犯的底线。有些人在刚开始接触冰球时会以为这是一项连打架都能容忍的、可以为所欲为的运动,但事实完全相反。 加拿大对于青少年冰球赛中的打斗行为是零容忍的,违规者可能会受到禁赛、降级甚至开除等严肃的处罚。学会遵守规矩,对于打冰球和做人都很重要。”
冰球不是富人孩子的专属
温哥华的气候相对温暖潮湿,冬季降雪量很小,“那里的孩子们学习冰球需要找室内的冰场,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和中国的情况其实有点像”,Jim去年夏天去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无锡等地做演讲,他在这些城市遇到的打冰球的孩子,大多来自条件非常优渥的家庭。
“这是件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他说:“但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项运动,它的成本会逐渐降低,这样子或许就会有更多的家庭能负担得起这项开支。”
“希望冰球能逐渐在中国的校园里流行起来。NBA在中国的成功推广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这可是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我很看好冰球的发展前景。”
一些活动现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