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冥想和发呆有什么区别?
简单的说,发呆时注意力涣散、无目的;而冥想时则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目的。在别人看来,一个人安静不动,就是发呆,而对于当事人,身体不动,但思维还是活跃的,他在这个时候所做的事情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有目的性的有意识的思维活动,比如回忆、想象、思考等,这就属于冥想;另一个是无目的性的无意识的思维活动,比如任由思绪飘荡、做白日梦、甚至放空,这就是发呆。
第二:发呆是打了养生的“擦边球”
发呆在某种意义上确实会对身心产生积极作用,但如果想通过长时间发呆达到养生目的则不太现实。因为发呆效率较低,如果希望提高发呆效率,应该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比如打坐、冥想等。掌握自主放松调节的技巧,那么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保持觉知,放松心情,提高发呆效率,更好地维护身心健康。
第三:发呆的注意事项
1、发呆必须有节制。如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进入发呆状态,次数、时间过多,或者因某些原因导致无法安静发呆,都属于不正常的现象,应该予以注意,看是否出现心理问题。
2、发呆也不是抑郁。它只是一种简单的心理调节方式。发呆只是人生心理活动周期中的一小段特殊语境。毕竟不是人生的常态或者主要形式。因此,发呆后人必须迅速的调整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上!
3、发呆不会包治百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呆可能会想通很多事情,可能也会淡忘许多压力与刺激,也许会更好的工作与生活;但可能也有少数人发呆未必能如愿获得调整效能,要么寻找新招,要么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