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场社区:
离退休者居多,练拳目的很简单,养生健身就行,不求过多的道理,不求精深,伴着音乐,快快乐乐,今朝有拳今朝醉。
▼
真正的太极拳爱好者:
行拳规规矩矩,练得比较讲究,琢磨要领,体会拳中不可言说之妙处。▼
打着"名师""传人"旗帜者:
玩包装,搞创收,让人真假难辨。
▼
专业运动员:
参加竞赛表演,动作高难,让人眼花缭乱。▼
官场有关部门:
不负责任,做事推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被比喻"打太极"。还不乏"太极高手"。
以上各门各派,谁练的是太极拳,谁练的是太极操,或者说,谁练的是真太极,谁练的是假太极,我觉得,是无法贴标签的,也无从查起。就是纪检反贪也没辙。打个比方说,学拳就像学书法,可是谁写得不够规格,你不能说是个假字吧?若都按书法要求达标,岂不强人所难?关于今日太极拳,是"操"是"武"还是"舞",我以“人民的名义”反对内战。取舍由人,和平共处,为上策也。都不要把"太极操"挂在嘴边,指指点点。同理心,别人说你你愿意听吗?何况操和舞也是很好的大众健身娱乐方式嘛。
曹植的“七步诗”说得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过话说回来,作为太极拳习练者,了解一下两者之间有何不同,还是很有必要的。
杨澄甫宗师有一句经典语录:"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
何为“不动手”?不动手如何打拳?
▼
“
郑曼青说:"所谓练太极拳不动手,即是谓手足不能自动"。“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谓手必要相随,不可自动"。个人体会:习练太极拳,要本着"身形带动手势"的原则,即腰胯动,肩相随,带动四肢。手的动作应是被动的,手的动作越少、越小,方能体验到太极拳的真谛。另外,太极拳作为内功拳,绝非简单的肢体运动,要有心法,有气感的。即"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形动",意气贯穿始终。这是学拳动作定型之后的极为细致的锻炼方法。这也是太极拳与做操最大的区别。
”那么人们所说的"太极操",由外观之,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
主动动手。而且手的动作比较大,带着惯性。往往腰胯还没动,就开始抡胳膊了。由内来讲,意气没有贯穿,手的动作太随便了。
究其原因,一是光碟视频就是这么教的,二是有些师傅和学练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手不能自动"这一要求。
最后,以李雅轩《论太极拳功架之要领》中的两段话,作为结语吧:
未从出势,先将身势立稳,重心放正。身心松开,不有丝毫拘滞之力,杂念屏除,使体态归于自然而后出动。动时以心气运行,以腰脊领率,静静地将一蹚拳形容出来,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约估时为20分钟或半点钟为宜,练后觉心神愉快,神智清醒,便是练之得法,到此境界可静静悟之,不难得矣。切忌身体僵硬,四肢自动,务须以意气牵引而动,周身俱要放松,气势沉下方是太极拳正确规矩也。每见练者完全以四肢自动、盲动、妄动,多些花样,唯恐无精彩不美观,殊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