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武术届可谓思潮澎湃,都在议论太极与现代搏击的是是非非。
我认为这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时代的必然,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崛起,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会与时俱进。大到国家方略,军事外交,小到武术发展,文化交流等等。这些组成国家形象的“肌肉纤维”和“文化基因”都会与时俱进,与我们崛起的国家形象相匹配。
太极拳,是一支拳系。如同车系一样,各种品牌都有。高中低端搭配,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以前,太极拳是一件奢侈品,只在达官显赫人士中流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最初为了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组织了一批武术人士简化了太极拳套路,目的是普慧大众。整体来说,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走的也是群众路线,很多人也是从中受益的。就像现在的汽车一样,很快普及到千家万户了。
记得当年二十出头的我,病来如山倒,长期吃药打针。真的是为多舛的生命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而健康计,选择了太极拳。 庆幸的是我没有盲从迷恋于套路。把二十四式太极反复演练六年后,才换了二十二式老六路直到现在。从“去僵化柔”,到“着熟而渐悟懂劲”。很多一起练拳的年轻同事学了八十几式太极拳后,反而没能像我这样坚持下来。归其原因可能是繁杂的套路把他们给打忘记了,永远在“招熟渐悟中徘徊”。毛主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应该说,即使简化了的太极拳,如同减了配置的轿车一样,把你带上健康之路是还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简配的东西毕竟是简配了的,升级换代也是必然的。
当生命的能量储蓄有了盈余之后,自己也增添了些太极功力训练的“配置”。21斤太极大刀,13斤抖杆,140斤石球的训练,加之原汁原味的太极老六路替换了简化太极演练,不知不觉中,仿佛驾着一辆换代的跑车行驶在健康之路上。
寒暑十八载,我曾经一个病弱身躯的人还能踢打五百斤的硬沙袋,铁板桥腰悬一百七十斤,这都得益于国家对传统武术太极拳的惠民普及活动。正是这种普惠行动,使我没有跪倒在“大师门下”一窥堂奥。即使那些散千金,掷万银的“弟子”也未必有我这般旁观者的清明与实际。我照样能邀朋结友在天地之间感受太极的龙凤之气。
一个真正的“拳迷”跟“车迷”一样。无论是古今中外,老款还是现代版的他都会全面研究,对比吸收。但他会更加关注世界前沿的、顶级的东西。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的。随着国家的强盛,国人都在崛起时代的大背景下强壮着自己。
踢打沙袋,锻炼核心力量,实战切磋。这是一个武者淬炼成钢必不可少的“回炉”程序。练现代搏击的,过了当打之年退役了练练太极,这也是一个真正武者不错的高雅“归宿”。
练太极的不要说练搏击的伤身体。只要坚持“松静自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个传统原则,都不会出问题。练太极不遵从这个原则照样出问题。关键是你身体和心灵配置的问题。
练搏击的也不要瞧不起练太极的。“由盛而衰”,“由弱变强”这都是不可违背的常理。 现代搏击不是从石头缝蹦出来的,太极也不会止步于现代搏击。他们是当代的太极图里面的两条阴阳鱼。其实,搏击的尽头是太极,太极的尽头是搏击。练武者永远在路上。
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是最重要的。
用美好的心灵驾驭我们强壮的身体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当然,伪装善良、招摇撞骗和野蛮强壮、欺凌恶霸都是与武道相背道而驰的。
遵守规则,各行其道。勿争抢,多谦让。“霸权主义”已经被世人摒弃,祝我们的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框架下,安全、健康、快乐的与包括国人在内的世界人民共同前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