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跑者都经历过伤痛的困扰,足部的伤病疼痛是十分常见的。崴脚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伤,但是如果不及时的处理会造成很严重的大问题。
崴脚的起因一般也十分的简单,夜跑中,路面不平踩空,造成了崴脚,或者在跑步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崴脚。更严重的是,崴脚的大部分跑者都会造成踝关节的过度外翻。
但一般跑者的习惯是,崴脚后直接原地休息。感觉到自己没有那么痛了,就直接起身活动,坚持或着忍痛走回家。觉得轻伤不下火线。有些跑友会在崴脚后拿凉水冲受伤的部位。
回去休息几天,感觉自己可以跑动以后,就开始新的一轮训练。
这样的处理往往会造成大"大问题“!!!
在踝关节扭伤后,踝关节外侧韧带,肌腱忽然受到了外力的作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神经组织也会遭到一定的破坏。由于一次急性崴脚没有完全康复或者康复不到位,强行大幅度的运动,容易变成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性崴脚。
一、惯性的踝关节扭伤是怎么产生的?
大多是由于一次急性崴脚没有完全康复或者康复不到位,在组织没有完全愈合的情况下,在此进行高强度的运动练习造成。
一般情况下,只有通过康复训练才能使软组织、神经组织恢复到正常功能。否则,大部分急性损伤都会最终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产生,也就是习惯性扭脚产生。
二、如何处理习惯性崴脚呢?
1、在48小时急性期过后,开始通过热敷、理疗、按摩等方法促进水肿的消除。
2、促进踝关节,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关节活动恢复的程度以和健侧对比为标准。
3、进行踝关节力量训练。
4、进行踝关节平衡训练。
经常崴脚与跑姿有关
跑步姿势怎么纠正?
▼第一大要领:高步频(每分钟180左右)
无论跑得快还是慢,但总体上其步频都应该较高。当跑速提高的时候,步幅自然加大,而步频只是略有增加。运动员应该更多地采取较短步幅来增加步频,而不是使每个步幅都加长。
▼第二大要领:触地时间
脚和地面接触的时间,与脚着地所产生的力和功率直接相关。时间是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脚和地面接触时间越短,地面的反作用力、步长、每一步通过的距离就越大。
▼第三大要领:足中部着地
若脚跟着地会产生制动的效果,降低速度;如果采用前脚掌或足中部着地,则可以减少与地面的接触时间,从而迅速储备和释放能量,因此,足中部着地可显著增加地面反作用力、功率和步频。
▼第四大要领:垂直弹跳
跑步的终极目标是向前移动。在跑步过程中,运动员每跑一步,身体上下起伏,就会浪费能量。因此,运动员应该平稳地向前移动重心,减少身体的上下垂直跳动,最大限度的利用跑步过程中的每一步。
▼第五大要领:小腿折叠和勾足
在跑步周期的摆动阶段,运动员应该通过骨盆方向折叠小腿和勾足,来缩短下肢的摆动半径。较短的摆动半径意味着可以更快的摆动,更快的摆动则转化为更短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少垂直弹跳,最终获得较高的步频。
▼第六大要领:手臂动作
在跑动过程中,手臂对双腿起到平衡的作用。肘部应该保持至少90°的弯曲,并应该向前或向后以人体的矢状面摆动,避免交叉摆动。
自由自在得跑步,这才是跑步真正的乐趣!
- End -
文章来源:比戈跑步学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芝麻只是文章的搬运工
火热报名
2017荣成滨海国际马拉松
2017泥泞跑全国巡回赛杭州站
2017中国山地马拉松湖北利川站
往期热点文章
芝麻推荐||夏天跑步补水困惑吗?
芝麻头条||一体育老师晨跑猝死!气温骤升是主因
芝麻头条||2:00:25,“破2”没成功,但人类又挑战了一次极限
芝麻推荐||冰浴重不重要? 首次跑马7大错误请注意
芝麻头条||仔细算了一下,原来马拉松在我生命中这么重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