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表为体育bank记者整理的冰世界相关数据,供参考。)
我们来到大兴区中和街开发区一处静谧院子的三楼,走廊尽头是陈浩的办公室。一进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的品茗图,陈浩邀我们坐在茶桌前,为我们斟上两杯茶,我们聊起来,这是一位深沉而又利落的男士。
在李宁市场部做了6年,用3年时间考察项目,凭借对市场的感觉,2014年10月陈浩创办了冰世界。这是一家可以全年运营户外冰场的企业,也就是说,炎炎夏日之时,你仍旧可以一边挖着冰淇淋,一边在户外冰场上纵情滑行。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他们在三亚亚龙湾滨海乐园里的冰场,那里冰场面积有800平方米,距离海滩仅有10米。想象着海鸥、椰树、遮阳帽、墨镜以及驰骋在冰面上的你,怎么看都帅得一脸反差萌。
如果你觉得三亚有点远,那也没关系,6月1日即将投入运营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冰世界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我们身边的夏日冰场”。据了解,奥森冰世界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成后,预计全年将接待来客20万人,作为天然氧吧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此前曾被誉为“跑步圣地”,而不久后,一年四季都可以体验冰上运动或许将成为这里的新标签。
不论是刚刚提到的三亚亚龙湾冰世界还是奥森冰世界,它们两者引进的都是荷兰先进的冷凝板技术,场地均以实冰建造。冰世界源自荷兰“Ice World”,其设备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的增长率迅猛。正是看到这样的商机,经过与荷兰方面近三年的磋商,陈浩最终成为其在中国的独家合作方,负责冰世界在中国的设备销售和品牌运营。
陈浩(右)和荷兰冰世界创始人Wim(左)
投资3000万,于2014年十二月份开建的五棵松冰世界是陈浩的第一个项目,冰场占地面积为2800平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冰场,这还不包括一个冰雪滑道。据陈浩介绍,当时一天客流量最多达到了四万人,基本上接待不过来。从经济效益上来看,这个第一枪已经打得很成功。但现在来看,陈浩认为缺憾也不少,“当时像配套的商业设施、纪念品售卖等都不是很完善”。陈浩较为满意的是最近在临汾开业的冰场,冰场涵盖商业演出、餐饮销售等周边内容,各种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整体效益也不错。事情总是越做越好。
相对于欧洲、北美等已经相当成熟的冰上产业,我国冰上项目只能算刚刚起步。数据显示,以1600万人口的荷兰为例,其目前就有超过100家户外冰场。我国亦有100多块冰场,而这些冰场均分到13亿7千万人口上,就显着少得可怜。不仅如此,就冰场分布上看,荷兰冰场大多在冬日的城市广场、公园,供人们日常休闲娱乐,可以说,其冰上文化氛围相当浓郁。反观我国,大多数冰场去做专业培训,虽然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开始变得炙手可热,但依靠教练引导整个冰上市场的爆发可能性并不大,不要忘记,基数庞大的消费群体永远是大众。
陈浩把冰世界定位为“冰上产业、娱乐、体验第一品牌”。被问及未来是否会做专业培训市场,陈浩给予否定,他认为理想状态下冰上产业的业态分布就像一个金字塔,冰世界目前要做的是塔底部分,把冰世界做成大众普及型项目,以“户外冰场+娱乐文化”为核心。未来,冰世界将继续深耕冰上娱乐这一细分市场。
这是事实,在没有成熟市场作为依托下,去做培训、初级赛事显着有点贸然行事,更别提做赛事IP或者运营俱乐部。就中国目前冰上产业来看,虽然前有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广普及冰雪运动使之与足篮排并列,后有46号文件提出以冰雪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冰上运动繁荣发展,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加上“3亿人上冰雪”的明晰目标,再伴上冬奥之风,我们说,冰上项目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会没错,但是,相比一片政策利好,我们面对的最为直观的问题是:我国冰场数量有限,参与冰上运动的群众基础仍旧薄弱,有形资本投入不足,无形资产品牌积累不够,以及冰上运动项目在全部人口中认知比率不足,客观上说,目前来看,我国公众冰上运动参与度并不高,虽然我们期待这一境况会在未来有很大改变。
然而改变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难题,对企业方面来说,伴着有形资本不断投入而来的是账面上的亏损,陈浩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公司有九千多万的净资产,按十年来折旧,每年上千万的折旧费。如果一个项目不做,可能就先亏损一千万;另外,公司目前有九十多名员工,包括办公费用等差不多也有一千多万。如果没有任何收入的话,起码这两千多万的固定成本是要担负的,然而,这还不算电力能耗的开支。
未来,陈浩认为,相比长期冰场,冰上运动的主战场将会转移到户外。过重的资产投入使得冰场无法得到普及化建设,这是限制冰上运动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原因。据悉,建设冰场场馆的租金,每天每平米按20元计算,如果占地两千平米,一天就是四万,那么一年租金就要一千五百万以上。这样下去,冰场基本上都是亏的。直白一点说,目前冰场大多是靠商场给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来维系。然而这也是有风险的,一旦商场稳定了,不需要冰场去吸引客流了,这时候冰场就很可能被抛弃。目前,北京市曾出台过相关政策,比如利用草坪、广场、公园等改建冰场,这会是未来冰场发展方向,但陈浩表示,这还需要技术。
冰世界休闲娱乐化冰场的定位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锤子买卖,然而陈浩却用市场份额证明了,是大众选择了娱乐化冰场、选择了对冰上项目的体验性消费,我们思考原因何在:冰球、花滑、冰壶等冰上项目专业程度过高?项目推广力不够?学习成本过高?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还是教练团队专业性无从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