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的女作家们,只怕除了“作品”之外,绝大部分的魅力来自于她们的“女性”身份,如果非要在所有的“民国才女”中找一个才华盖世,抛开女性身份也能睥睨众生的异类,那只有张爱玲了。
张爱玲的作品有一种读过之后就无法抗拒的魅力,有着类似《红楼梦》和《金瓶梅》一样的绝大吸引力,你读着读着就会沉浸进去,去触摸她笔下那个阳光阴冷、朱漆斑驳却又响着电车铃声的奇怪世界,男男女女既陌生有熟悉,他们自私得令人厌恶,却又愚蠢得令人同情。
她不同于萧红《生死场》那样来自中国底层的酷烈和粗鲁,也不同于冰心永远的童话格调,更不同于林徽因那“人间四月天”的明朗纤细。张爱玲身上有着女性独特的聪明和感性,却有着男人都罕见的好奇心和控制欲,她要的不是某一种风格,而是一整个她统治的“世界”。
哪怕后来胡兰成在日本依样画葫芦,模仿张爱玲的笔法写《山河岁月》和《今生今世》,借吹捧张爱玲来抬高自己,也只能是东施效颦,画虎类犬,这个无耻文人的小聪明很厉害,但他学问见地,离张爱玲还有十万八千里,他根本摸不到张爱玲的高跟鞋上的泥土。
张爱玲的小说,如那篇轰动一时的《金锁记》,氤氲着鸦片烟的云遮雾罩,夹杂着闾巷里弄里的细雨青苔味儿,麻油香,汽笛声,霓虹影,高雅的钢琴,俚俗的申曲,都是她的世界。你可以想象出一个穿着滚花绣边旗袍的女子,坐在黄包车上疾驰而过,一边饶有兴致地打量那个光怪陆离、新旧夹杂的世界,一边给那个世界打上“没有希望”的悲观标签。张爱玲喜欢上海,大上海也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她们一开始就是不可分割的一对儿。
张爱玲一方面童真得有点孩子气,以至于轻易就被胡兰成这种风度翩翩,会耍小心思玩小聪明讨好他得文棍渣男迷倒;一方面又从小就早熟世故,声称出名要乘早,把金钱看得极重,以至于最喜欢她的姑姑都吐槽她“整个人一团俗气”。
她自称“自私”,这种自私体现在她所有的作品中,我们找不到她作品中有任何一个可爱的主角,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获得代入感认同感的人物,因为我们会从曹七巧、姜季泽、葛薇龙、紫薇、冯碧落、范柳原、白流苏.......这些糟糕的男女身上,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怯懦、无耻、自私、滥情、贪欲、嗔怒、仇怨、占有欲、控制欲、不负责任、没有主见......
读张爱玲的作品,甚至有一种读民国版《百年孤独》的感觉,你感受不到欢愉和快乐,照不到热烈的阳光,吹不到爽快的凉风,一切都氤氲在老上海的脂粉味、霉烂味、汽油味、奶酪味中,浓的化不开,一切都不美好,但一切都没有什么可批判的,这就是最真实的人间。林青霞曾经说过,她读了张爱玲的小说,才知道上海是什么样子。
她没有主流文学界推崇的“史诗般宏大叙事”,没有立场鲜明的主题先行,她甚至不像曹雪芹写红楼梦,首先带着惋惜和爱去动笔,她对某些旧事物可能有留恋,对某些新事物可能很好奇,但她终究是冷冷地旁观,她太聪明,太懂什么是“美”,所以她可以轻易地用技巧和偶尔的恶趣味让读者沦陷,而她自己则不必动情。字里行间哪怕是偶尔有一丝理想主义的光辉闪过,她也会主动扼杀。
胡兰成固然是个配不上她的渣男,但他的某些评论确实非常贴切,胡兰成说过:“她的才华有余,所以行文美到要融解,然而是朴素”。“爱玲种种使我不习惯,她从不悲天悯人,不同情谁,慈悲布施他全无,她的世界没有一个是夸张的,亦没有一个委屈的.......她心狠手辣是因为她一点委屈都受不得。”从文学上看,胡兰成倒也算得上是张爱玲的“解语花”,别人绝不能说得这么透彻。
傅雷也曾评价,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青春、热情、幻想、希望,都没有存身的地方”,其实,这和张爱玲的身世经历有关,她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是张佩纶的孙女,有一个满清遗少父亲,一个新派留学的母亲,她从北洋时期,到抗战,到内战,再到新中国成立,新与旧的冲突贯穿了她一生。她见惯了一代一代人的沉沦和惘然,所以她潜意识觉得人生并不能自主。
我们回顾她的小说,会发现那些主角全都是些沉沦在欲望中的变态人物,因为他们没有别的想法和追求,在泥潭中苟延残喘已经够幸苦了。
我们无法苛责张爱玲的人生选择,以及她的文学创作风格,在那个时代,她已经是女权主义的真正先驱了,她的小说曾经风靡一时,她不但用稿费养活了自己,还先后养活了两个男人,那两位男人在学术和文学的造诣,都比不上张爱玲。号称独立的萧红,终生离不开男人,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一切学术早已也得和梁思成先生编在一起,贤妻良母的杨绛老师,最出色的作品也离不开钱钟书先生的影子。唯独,张爱玲,不因任何人而成名,只靠她自己的生花妙笔。
张爱玲,她飞出了鸳鸯蝴蝶牌的窠臼,用传统中国的旧文化撑起了新文学的内核,让我们看到大俗大雅、中西交融和新旧碰撞,激发出了美丽的文学花朵,她或许还是近现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集大成者。我们的文学不但要有重峦叠嶂山岳巍巍,也得有楼台池馆曲水流觞。
才女两个字概括不了她,但从小说这一项说来,她是真正的大师。
并且,在一切的冷眼旁观之下,她对中国这片土地,还是饱含热爱的,这是她创作的土壤,她一生纠缠的根。她的作品,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能美艳不可方物。
她曾写过一首诗,叫做《中国的日夜 》
我的路走在我自己的国土。
乱纷纷都是自己人;
补了又补,连了又连的,补钉的彩云的人民。
我的人民,
我的青春,
我真高兴晒着太阳去买回来沉重累赘的一日三餐。
谯楼初鼓定天下;
安民心,
嘈嘈的烦冤的人声下沉。
沉到底。……
中国,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