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是足以载入中国体育史册的日子。4128名普通群众在这天站上天津全运会的赛场,与专业选手同场竞技,不仅使全运会真正成为全民的运动会,更标志着中国体育从观念到体制机制的革新进入到一个新境界。
增设群众比赛项目,是天津全运会最大的特色和创新。包括马拉松、轮滑、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笼式足球等19个普及和覆盖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被纳入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极大扩大了全运会的参与度,满足了百姓的运动热情。这些项目基本都有海选、预赛等环节,吸引的参赛者不计其数,最终站上全运会决赛场的“业余选手”也将达到8022名。参赛人群覆盖了祖国各地、各行各业,体现了“全民”特质。
过去,全运会的设项完全服从“奥运战略”和“金牌战略”,只有奥运会比赛项目才能进入全运会的庙堂,只有专业选手才能登上全运会的舞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把全运会引向一个死胡同,一度引发了全运会有没有必要存在的讨论。全运会设项的变化,标志着全运会改革迈出坚实一步,全运会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掘、拓展。
将群众项目纳入全运会,让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同场竞技,也是构建“大体育”格局的新尝试。长期以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完全割裂,俨然“两张皮”。由于资金、资源等严重偏向竞技体育,使群众体育发展严重滞后。天津全运会志在成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有效平台。鼓励普通百姓参与全运会,就是要激发人民参与体育的热情,增加普通百姓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带动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用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并最终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和高度融合。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当前,我国正积极实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只有拿出类似全运会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思路,才能解决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更好发挥体育在促进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华奥星空网
推荐阅读 Suggested reading
①华夏世博文化产业亮相台湾京台文创展,
共创共享博物馆体验馆上市第①股
②晋江体博会的“跨界基因”:体育产业向城市生活渗透
③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论坛在宿迁召开
民间奥运博物馆
民间奥运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村国奥村,于2012伦敦奥运会期间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是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奥运和世博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北京华夏文博国际艺术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纪念品收藏委员会、北京收藏家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北京世奥国际艺术博物馆、北京体藏国际艺术博物馆、北京奥美国际艺术美术馆、北京市华夏国奥国际艺术美术馆和北京奥冠国际体育俱乐部等联合发起创建。创始馆长是国家运动员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秘书长黄耀波,荣誉馆长有希腊奥林匹亚市市长科扎斯、国际篮球联合会前主席程万琦和中国侨联前主席庄炎林等。
民间奥运博物馆旨在宣传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分享奥运历史与辉煌的同时,也让那些给奥运会做出种种贡献而默默无闻的人们载入史册。博物馆采用多媒体形式,展播了奥运会开闭幕式场景和众多奥运冠军、奥运建设者和贡献奖章获得者及部分老百姓自己的奥运故事,让大家一同回顾精彩瞬间和永恒的记忆。
博物馆的创建得到了中国奥委会、北京市政府、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等有关单位和领导及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博物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为重点,展示“百年奥运,圆梦中华”的历史过程,并开辟了2022北京冬奥会主题文化展区。博物馆收藏了北京两次申奥和申冬奥的相关物品、筹办北京奥运会和举办奥运会期间留下的种种珍贵藏品。
其中有北京奥运会火炬全球传递相关物品;有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北京2008合作伙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和供应商,以及志愿者、个人贡献者和集体贡献者相关纪念品;有青岛、香港、上海、天津、秦皇岛、沈阳六大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相关藏品等。博物馆还珍藏了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古希腊奥运会和1896年第1届雅典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部分珍贵文物以及残奥会、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亚运会、大运会以及各单项体育运动会和各种群众体育运动会等相关藏品。这些藏品涵盖奥林匹克体育收藏品的集邮、纪念币章、纪念物和书刊文献资料等四个大类别数万件。
民间奥运博物馆作为奥运村博物馆联盟成员,同时也承担了奥运村科教文化中心和奥运村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的重要职责。我们以这座博物馆能为奥林匹克事业做一些奉献而深感自豪,希望通过奥林匹克大家庭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奥林匹亚文化全球行”等系列活动和“动奥会”运动文化体验馆等落地空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让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文化产生更大的感召力和更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奥运和世博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民间奥运博物馆
电话:010-84376208 15911120081
体藏-民间奥运博物馆ID:aoyunguan
馆长微信号:5563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