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赛璐璐球时代,中国队的直板打法的核心,是把技能点都加到前几板上来:用发球和细腻的手法,争控制出机会,然后一击致命。所以整体上来,在单面打法中,中国尤甚,其实是不太平衡的。大量的注意力都在前几板,然后就是一锤定音的正手进攻。这之后的环节相对投入的少一点:毕竟大家一天都是24小时,训练要投入到回报最大的环节上。
但是到了塑料球时代,情况还是出现变化了。
这种变化说白了来自于球:现在的新塑料球材质改变,旋转下降,球的反弹比较向上,相比以前容易防守,甚至容易在强强对抗中直接发力,同时击球质量本身也在相对下降。
这样以来,传统上有些球侧身发出七成力就能从容拉死,即便对手意外防回来还有富余能扑正手继续进攻,到了现在就变成了发十成死力完全不顾还原都不一定能拉死的情况。而且即便这样还可能被对手防回来甚至加力抽回来。
换言之,之前点到前几板的技能点,现在开始不够用了:现在的比赛越来越多的出现前几下不能打死的情况了。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单面打法开始变得非常困难。在之前的年月里,能够连续用正手进攻的单面打法是相对更加强势的,但是现在而言,因为经常使用正手漏出来的空档,导致这种打法现如今比推挡主打相持的旧式打法有些时候还更别扭。相对而言左手对右手的单面打法要好一点,因为线路更加固定,而且对左手比较容易预测,大斜线的难度也比较高。但是两个左手而言,单面打法的困难程度就开始突出出来了。
许昕最近这段时间对丹羽和对水谷,都是对左手选手的比赛;从战术的角度上说,两个左手的对抗是两个右手的镜像,路线是相似的。而在现如今,无论是两个左手还是两个右手,单面为主的打法都不再能像以前一样只靠强势的正手能力通吃对手了。
具体到许昕这次对丹羽的这场球:一方面泥洼同学这次比赛真的很浪(很多基本上随心所欲爱上台上台的发挥),另外一方面许昕的路线也相对缺乏变化。之前几局给到正手的球过多(也就是基本上在按照打右手对手的路线在打),之后开始调整到对手反手,明显有所好转;另外一方面,这场比赛许昕的短球整体而言比较难受,也给自己的正手进攻造成了局限。
不过比较有趣的一点是:比赛最后马琳的给的布置是,无论接发球什么样的选择,必须释放出来,打得流畅一点。同样作为直板选手的马琳,在困难时刻给的场外指导,更多的是强调释放,挺值得玩味。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吴指导发微博拍许昕的训练,练的是左右摆速:传统上说这个技术单面的运动员练的比较少。但是在这个时间点上,要做改变了吧。
版权声明
乒乓11分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版权归乒乓11分所有。
如希望转载,请事前联系我们:
tt11points@gmail.com
转载请先打招呼并加logo,不然我们会顺着网线过去掐死你~
除了不定期推送独家原创文章,我们还不定期奉送独家比赛信息和八卦信息哦:
在公众号下回复微信表情图乒乓球拍,可获得一条独家比赛信息!
在公众号下回复关键字“八卦”可获得一条独家八卦信息!
八卦和比赛信息从不群发,从不预告,随时可能有新内容,旧内容不会滚动推送,只有发送关键字的朋友才会看到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