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球员的健康是如何维持的?这个重点淹没在了冗长的案件细节中:医生给莎娃开出一份18种药剂的清单供她参考,其中就包括米屈肼,而到了2010年清单上药物的数量竟然增加到了30种。ITF的官方陈述中提到,2012年莎拉波娃不愿再服用如此多的药物,因此不与医生结束合作,转而聘请了一位营养师,但她决定继续服用米屈肼,且并未告知ITF。
运动员因为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而使用药物,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是某一项运动,在职业体育中相当普遍。免疫系统出现严重问题、慢性疼痛等都会是诱因,甚至塞程紧凑、旅途劳顿导致恢复时间被压缩,都会成为运动员使用药物的理由。这样做无疑会让运动员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形成对药物的依赖。这时候,医生和教练的职责界限自然就模糊了。
目前的反兴奋剂系统中,禁药种类空前繁多,而法律的保障也让加快了反兴奋剂工作的步伐。但鉴于某些运动员想要借助药物来达到健康与竞技水平的平衡,来自外部的干预很难对其进行约束。究竟服用多大剂量算多?要想处在顶尖水准,运动员接受的教诲是什么,借助药物还是依靠努力?服药之后又会有哪些真正的风险和后果?这些问题的界定,显然比争论是否该颁布外卡更有意义,也更具讨论价值。
原文链接:
http://www.espn.com/tennis/story/_/id/19238469/maria-sharapova-bigger-issues-play-saga-other-wild-card-entries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