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动作包括定势动作和局部定型动作。静止动作形态清晰,可以仔细观察身体各部位基本姿势及停留的方位。如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双峰贯耳左弓步定势,前式右蹬脚与双峰贯耳之间是一个静止独立平衡,接弓步定势时,百会穴上领尾闾下沉,含胸拨背,上身形成对拉拨长。学者应观察其全身放松下盘稳健的姿态和静止的定势。
4.难点动作看关键
动作有难易之别:
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掌握动作的情况也有差异,学者应将个人不易掌握的动作定为“难点”“关键”则是影响动作完成的某些技术环节。如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右蹬脚接双峰贯耳就是难点,难在独立平衡动作上。正常要求该动作独立必须保持到2秒钟的静止要求,学练者必须有下盘稳健的功夫。通常情况下教授者会针对这个重点动作示范多次,学者除认真观察外,还要分析自己的动作存在的问题抓住关键反复对症观察。
5.精神意识看手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太极拳演练中精、气、神贯穿始终,又依附于每个动作,集中表现在手和眼的配合上。太极女神高佳敏演示四十二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接单鞭动作,身形舒展大方,体现出太极的内在韵味,展示出太极拳架的庄重典雅。学者在观察时重点看高做动作时“眼随手动,手到眼到”上下左右对称和谐的配合,以及各种眼法、眼神的运用。
6.动作衔接看首尾
两个动作连接有先后之分,后者受前者制约,前一动作的结尾即是后一动作的开始。四十二式太极拳的第十一式开合手下接第十二式右单鞭的衔接即是如此。有时后面动作会因为前面动作改变起始方位,所以学者观察时要着重看两个动作间首尾如何连贯衔接。动作衔接可分动与静、静与动、动与动相接三种,只要细心观察是不难掌握的。
7.正误示范看差距
以对比观察方法找出正误之差,悟出为什么对为什么错的道理,有利于尽快纠正动作,并能提高分析动作能力,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
8.全套示范看节奏
“节奏”指演练中从柔和和缓慢、准确灵活、动静相间、圆活连贯等几方面表现出来的太极拳的韵味。学者观察连贯的节奏变化、松柔沉稳,对提高演练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以上四观察、八看是通过观察示范帮助太极拳爱好者学练一种方法。学练太极拳如果用现代的工具手机、录像机反复录照自己练习动作,套路找出自身练习中的毛病逐渐改进。这样就能更快、更好达到规范定型动作!
3习拳“自悟”的学法
“
学太极拳在“苦练加巧练”当中真正透悟中华武术之魂。“悟”字竖心旁,心有所悟,从字形上表明是人的心理活动。常用的词组有感悟、觉悟等等。感觉、悟关系密切,感是由外界之物进入到大脑的第一步;眼视能见,耳听能闻,身触能受,称做感。
”
《说文解字》:“感者,动心也。”只有心中有所震动才能对事物留有较为清晰和深刻的印象,如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俗言“不走脑子”,那就谈不上感。又感者染也,因为和外物有接触受到熏染而为感受。觉是大脑对事物加以区别划分,人类之区别于其他动物就在于自身的自觉,非但自觉而且觉他。认识上的多寡高下,科学上的真实虚假,伦理上的善恶,审美上美丑都因觉而生。
虽然我们体会到每个人的感觉程度是有些微差别的,但是随着人类不断的发展,人的感觉能力毕竟是在总体上不断提高的。总之是对事物加以抽象的总结推演和具体的判断修正,称做悟。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感悟、觉悟表明了人们在反复实践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过程。
悟有对人生意义的悟,对自然宇宙的悟,对工艺技巧的悟;有老子的悟,释迦的悟,基督的悟一一悟有各个侧面。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若想有所作为,若不想糊涂一生平庸而去,就必须要悟。能够悟,人的思维就会豁然开朗突然发现新的天地,是为开悟,就能够对事物加以精避透彻、细致入微的分解耙梳,是为彻悟。由于穷悟事物原委本来,他的行动就会符合规律而不致遭到失败,是为正悟。悟有丰富深厚的内涵。
悟重在实践,重在参与,没有深入到事物当中的奋斗,就没有真正的悟。悟重在感应,重在觉性,没有自己全身心的积极投入,也不会产生悟。悟,常常是“长期摸索,偶然得之”,切磋琢磨功积日久,兴之所至感而遂通,终于“恍然大悟”。悟需要付出血汗,悟需要勤于思考,悟需要内心和外物的融合和谐,悟是心灵与世界相互撞击产生的绚丽的火花。悟的产品是花,是蜜,是硕果,是深深的幸福,是永久的欢欣。悟永远没有止境,永远不会失去照人的光彩和诱人的魅力。
习拳的朋友,你想尝试“悟”的劳动吗?你恕领略“悟”的幸福吗?那么就请在学与练的过程中,在身边的点点滴滴中去刻苦追寻和静心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