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兜兜转转 里皮的中国男足还是靠着两大传统优势打破进球荒
2017年3月23日必将是写入中国足球历史的日子,在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第6轮,中国男足凭借于大宝在第35分钟的进球战胜韩国男足,取得了小组赛首场胜利,中国男足世预赛最长的不进球记录停留在了409分钟!中国男足这次打破进球荒将对之后的比赛产生极为积极的影响,因为中国男足想要拿够积分就必须要获胜,而获胜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进球。更值得思考的是中国男足本场比赛的进球方式。
本场比赛之前,我曾经用了一篇文字说明里皮执教最大的痼疾是不擅长打攻坚战,在他引以为豪的七场关键决赛中(其中欧冠决赛四场、世界杯决赛一场、亚冠决赛两场)里皮执教的球队没有在常规比赛中取得一场胜利。在文字最后我就如何解决中国男足得分问题给了里皮两点建议,原文如下:
现在的国足中得分能力出众的球员不多,但有特点的球员也不是没有,里皮应该充分发挥现有球员的特点,在定位球进攻战术和边中结合上想办法,解决中国男足的进球问题。
本场比赛中,国足恰恰是通过这两种进攻方式取得了最终的进球,本场比赛中中国男足的几次有威胁进攻大多来自边中结合和定位球。而于大宝的进球更是两种进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第34分钟张琳芃和张稀哲在中场右路配合后带球杀到禁区前,一脚远射被对方门将扑出底线,中国男足获得了一个左侧角球;第35分钟王永珀的角球开入禁区,于大宝前点头球一蹭,球弹地后高速窜入球门。
边中结合后的射门造成定位球,之后凭借定位球破门,相信这样的进球方式让许多老球迷有似曾相识之感,对了!这就是中国男足最近四十年来最擅长的进球方式,在历次大赛中屡试不爽。
1981年苏永舜带领中国男足重新开始冲击世界杯之旅,上一次中国男足参加世界杯预选赛还要追溯到1957年,苏永舜的国家队中最拿手的就是边路进攻,有着泥鳅之称的古广明在边路的犀利突破一直是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中国男足一直擅长的边路进攻带来了两个主要的破门方式,一个是边路与中路的结合,由边路突破球员与跟进到中路的球员形成联系,最终射门得分,另一个是边路突破或内切或下底制造的定位球,在亚洲足坛身高优势明显的中国男足利用这一优势接定位球一锤定音是一大进球法宝!徐根宝甚至将这两大优势结合,祭出了简单使用的高中锋战术,让亚洲球队苦不堪言,当然,徐根宝的高中锋战术一度滥觞,限制了其他战术的发展,但不得不说,这一战术作为一个保留曲目还是威力奇大的。
中国男足这两大进攻战术的存在绝对不是凭空而来,最重要原因是中国男足近四十年来一直都有不错的边路突击好手和头球出色的终结者。被成为快马的边路突击者从苏永舜时期的古广明,到后来的朱波、李华筠、郝海东、高峰、谢峰、李明、吴承瑛、孙继海、阎嵩、朱挺、曲波、于海、于汉超、张琳芃、张稀哲、张呈栋……,这些速度型球员通过个人突破和边路小范围配合总能做出文章。与之相得益彰的中国男足也一直有在亚洲或身高突出或头球技术出色的终结者,柳海光、马林、蔡晟、翟飙、黎兵、宿茂臻、小王涛、韩鹏、杨旭、于大宝这些中锋已经让对手头疼不已,后防线的高大中卫们也经常在定位球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范志毅、张恩华、李玮峰等都曾在关键时刻利用定位球拯救球队。
细数下来,几乎每位中国男足主帅都从这两大优势中获益匪浅,其中也包括里皮的前任高洪波,这位土帅也一直把边路突破和任意球得分作为主要进攻手段。
现在的中国男足实力有明显下降,但依然保留着这两大法宝,里皮能够征调使用的球员中,武磊、蒿俊闵、于汉超、张稀哲、曹赟定、张琳芃、赵明剑甚至姜至鹏等都可以在边路形成威胁,而在定位球进攻中,不但有蒿俊闵这样可以直接得分的好手,身高优势明显于大宝、张玉宁、张琳芃等都可能成为得分利器。
后面的比赛中,里皮及其教练组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细化进攻手段,最大限度发挥这两大传统优势。这也是整体实力偏弱、运动进球能力欠缺的中国男足在几个对手身上取分的最有效手段。
从中国男足每任主帅刚上任都会成绩出色的历史看,里皮的球队虽然取得了一场足以写入历史且对士气有巨大提振作用的比赛,但也仅仅是让中国男足暂时摆脱小组垫底而已。里皮现在的作用主要还是在换帅如换刀层面,只是在国足陷入低迷和彷徨时提升了士气、明确了打法而已,中国男足的整体实力不可能因为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而发生质变。
后面的比赛中攻坚能力不足依然是困扰中国男足的最大问题,韩国男足的意外翻船必然会引起小组其他对手的重视,里皮执教的中国男足离小组出线的梦想依然遥远。
祝里皮和中国男足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