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明知故问,刺激对方责任感
她们明明知道答案,却还是喜欢刨个底细出来,为什么?是想听他怎么回答。
这一举止,说轻了是“调皮”,说重了是“试探”,但它藏着千百次压抑后的需求。古有“激将之法”,今借“引言试心”。聪明的人早就懂得,用提问换态度,比沉默更有效。
诶,我就经常问一句:“你今天怎么又忘了?”其实我知道不是他忘,只是看他会不会解释、会不会改,这反而比道歉有用。责任感,不靠提醒能长久吗?
久而久之,谁心里都明白,这种“明知还问”的人,不是难缠,是想被重视。她不是没底牌,是不想让步得太没底线。
三、
** 当面指出“情绪问题”,不靠暗示
很多人习惯憋着,一憋就累,一忍就反常。但她偏不,她把不高兴说出来,把沉默翻译成问题。
这不是制造对抗,而是期待回应的勇气。有些情绪你藏在心里,对方就默认你“脾气不错”;直说了,才让人知道——哦,你不是没情绪,只是不轻易发作。
我说啊,不是倔强,是清醒。委屈自己的时候,双方都看得不清。
有一次我就对李然讲:“你把‘没事’当回答,却不知道我其实很在乎细节。”我说完他才愣住。谁不是“该说早说”,但就是怕伤感情。结果越不讲越远,最后落个自我消化。
你曾在心里扛过多少次“算了”?是不是也怕吵架变分手,所以压住委屈当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