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尊重
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一诗开头写到:“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我们必须要承认,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得到平等的尊重。
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要穿的衣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认为他们冷,而强行给他们穿上很多的衣服。不爱说话的孩子可能就会行动抗拒就是不穿,甚至穿更少。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你询问他的意见,让他自己去阳台感受一下,也许他自己就把衣服加上去了。你尊重了他的感受,他才能感受到你的关怀。
3.独立
培养孩子独立性,除了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之外,其关键是“放手”。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其中蕴含的意义却是十分丰富的。
首先,放手的前提是信任和尊重。缺乏了这个前提的所谓放手,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其次,放手意味着赋予孩子责任。比如作者让18个月的大女儿帮妈妈做“婴儿监视器”:当小妹妹哭闹的时候,及时告知父母。这样一个小任务是18个月的孩子能够胜任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作为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她的独立意识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强化。
我们很多的父母包括我,很多时候都不能做到真正的“放手”。比如,让孩子洗碗,我会担心他们把自己的衣服弄湿了而减少让他们洗碗的次数;比如让孩子择菜,我会当着他们的面把没择好的再择一遍。现在才发现这样做其实是对他们的不信任,也没有给他们独立和承担责任的机会。
4.合作
多带孩子去外面爬山,郊游,和玩游戏。进行游戏和比赛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合作的重要性。
比如限时的钓鱼项目,他知道需要妈妈或者弟弟的配合,他才能快速放好鱼饵;想要更快走出迷宫,需要其他小伙伴一起记线路和讨论策略。
5.善意
对于善意,作者的观点是“关心即善意”。在日常生活中,把关心他人、关心世界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可以让心灵得到满足,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意义。
现如今有太多的家长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过度关注名利等所谓的成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空心人。这些人有着光鲜亮丽的外表,有着漂亮的履历,甚至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财富,但他们并不快乐,甚至十分痛苦。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缺乏善意和爱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爱能改变世界
小时候,我看到一个老奶奶拿着比较重的东西在路上走。我问老奶奶是否需要我的帮忙。妈妈说:“你应该对老奶奶说,我来帮您,而不是问她是否需要帮忙。”妈妈刚说完,就直接去帮那个老奶奶了。
妈妈的这个举动一直影响着我,我会主动去给老人和孕妇让座位。妹妹也会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不会去想这种做是否值得,只是觉得很开心。因为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有人伸出援手。
TRICK教育法中提到的信任,尊重和独立,需要作为父母的我们特别注意,因为我们经常会把孩子视为无知,懵懂和弱小的群体,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的多。
善良,诚实一直是我们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要求,只有继续发扬下去才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美的品质。
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发现世界的美,发现人的关系的美,并将它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