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进入中国后,清政府意识到了这种毒品的巨大危害,于是严厉禁绝鸦片贸易,奈何打不过洋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鸦片在中国大肆泛滥,许多国民染上烟瘾,一日不可无鸦片,于是鸦片像粮食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生活必需品,进而成为硬通货,可以当钱花,连军队都用鸦片支付军饷。
清军与太平军作战时,双方都把鸦片当货币使用。李鸿章为了赎回被太平军俘虏的洋枪队副司令法尔斯特,给了太平军一百万发弹药、数百枝枪械,但太平军又另外索要了十箱上好鸦片。
清政府见鸦片已经无法再禁,索性来了个“以征代禁”,以征收鸦片税来补充国库,使鸦片销售合法化。
这一做法给清政府带来了滚滚财源,到光绪末年时,鸦片税在清朝的财政收入中占比超过百分之十一,成为重要的财政支柱。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也开始植鸦片,价格低廉的“土烟”打垮了“洋烟”,不仅挤占了洋烟的市场分额,还让清政府少支出了不少银两。
尝到甜头后,鸦片种植遍及全国各地,鸦片馆在城乡随处可见,有些省份百姓吸食鸦片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一个个弄得人不人鬼不鬼,成了名副其实的“东亚病夫”。
鸦片的大规模种植,导致大片良田被占用,粮食产出越来越少,终于酿成“丁戊奇荒”,上千万人死于这场大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