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被叫做魔都,看似笑谈,其实,对于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来说,个中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身有体会。
“上海”这个地名源于两千年前。当时民间称吴淞江上游为“上海浦”,下游为“下海浦”,随着年代的推移,“下海浦”因长久不用而被屏弃,而“上海浦”却一直沿袭下来,以后“浦”字省略,留下了“上海”这个地名。不过,官方正式使用“上海”这个地名却要到一千年前的宋代。关于“上海”地名的由来,还有几个不同的说法:一是根据北宋的《水利志》,说松江之南有大浦十八,其中有上海、下海两浦,由上海浦而得名上海;二是古代所说的海之上洋,今也称海上,由上洋而名上海;三是旧有华亭海之名,在青龙港淤塞后,中外商船都转至此地登岸,故称上海。
“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
“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始见于北宋记载。上海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个馆舍,取名“华亭”。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州黄歇的封地。三国时,东吴孙权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到了唐朝,当时的吴君郡(今苏州)太守赵居贞上奏,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区)。那个无名小村落也有了华亭海的名称。这应该是上海最早的名称。北宋前东海来船由松江(今吴淞江前身)溯入内陆,至青龙镇(今旧青浦)寄碇,经过松江近海十八大支流,“上海浦”为南侧之一,初不显著。北宋时松江上游变窄,海船改由松江南侧支流上海浦入口,所停江岸渐成聚落(后发展为十六铺地带),那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上海浦,一条是下海浦。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开始在这里建镇。建镇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镇名为上海镇,这就是上海地名的来历。“上海”一名由此彰扬,以至之后在此设置政府机构和行政建制时都沿以为名──元朝的上海市舶司、上海镇,民国的上海特别市,直到今天的上海市。
上海名称的由来与渔民有关
上海简称沪,名称最早见于北宋郊旦之《水利书》。上海因何得名?一说“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当时渔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说是由于当时的渔民用“沪”这种捕鱼的工具劳作,干活就是上“沪”,因而得名。宋代开始设上海镇,元代称上海县。宋代之后贸易日盛,一跃而为“东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间,“商贾云集,海艇大小以万计,城内外无隙地”。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沿用至今。
上海为啥称魔都?
不过不清楚为什么叫魔都的大有人在。小资一点的,会说这源出日本某作家在三十年代写过一本描述上海的书,书名叫《魔都》。然而抛开这些文艺范的解释,极少数人,包括一些天朝高层,才明白这个名字的真正的含义。我所知不算很多也不算很少,可以少许讲述一下。请注意,这不是小说。
龙柱。这是上海最著名的传说了,知道的人相当多。具体故事不说了,估计网上都能搜到。这件事是有案可查的,市政公司和市府里都有存档。有一个曾经做过市府秘书的朋友,亲身经历过此事。要注意的是,那条龙原本镇压着某物的,那条龙也是替代它来镇守的,而究竟镇压的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从上海三大寺院开始讲吧。首先是龙华寺。寺旁是烈士陵园,以前是刑场,无论革命志士还是江洋大盗都在那里赴死,因此阴死之气很重。而龙华寺的塔并不在寺院的范围内,相距主殿较远,而且禁止游客登塔。据说是因为清末修路而造成这样的局面的,但这并不合理,塔和寺本就应该在一起的,修路之人不懂么?而圈内有传言说龙华塔其实是镇压鬼门关,而龙华寺则化解溢出的凶戾之气。龙华更多的是桃树,而桃木最是驱邪。
静安寺。静安寺位于上海中心寸土寸金之地,从未有要迁移,甚至规模反而还有些扩大。该寺也是中原少有的密宗寺庙。地铁二号线原本规划是从寺下经过,但施工之中在寺下挖出一眼古泉,当年是一桩新闻,可以查证。听说古泉护栏上刻有经文符箓,有高人说,地下之泉是为黄泉,要有降魔的密宗寺院镇压,切不可动。于是地铁改道,改为从旁经过,而那古泉也未开发成旅游景点,而是在有意而为下泯然无声了。
玉佛寺。玉佛寺位于就上海华界(闸北)和公共租界(静安、黄埔)交界处。1882年在租界建设中,在和闸北交界处挖出过一块石碑,据说刻有很多符文似的图案。随后爆发瘟疫(似乎是霍乱),死了很多人。此时普陀山慧根法师迎五座玉佛回普陀,路径上海,见状说,这石碑是离魂碑,见之大凶。于是做了法事,将石碑重新埋入地下,并留下一座玉佛且见了寺庙,即是玉佛寺。据说此碑现在仍在寺下。
人民广场最早是荒地,后来建跑马场,解放后成为广场。这里从来没有人常住。后来建上海博物馆,是鼎的外形,背门有八大辟邪神兽雕像。而上海和市政府遥遥相对,夹击整个广场。风水圈里一位老先生说,鼎形是镇压用,而政府机关威煞最重,能破百邪。这两者在镇压什么他没说,只说那里绝不能住人。我问,如果人民广场下有不祥的东西,为何还会建了三条地铁的交汇站及偌大一个地下商城,不怕出事么?老先生说,广场下那东西凶戾无与伦比,单靠上博的厚重和市府的威煞还不足压制,还需要巨量且流动的生人阳气来一起作用,所以就。像现在这样建设了,而当年建跑马场也是一样的用意不过那东西埋得很深,在这番运作下,现在没有任何威胁。
人民广场旁有一高楼名为明天广场,造型极为怪异,非但上下两部相错,还有中空尖顶和颐正的圆球。这大楼里的结构道路也非常绕,很易迷路。不过后来听老先生指点才知道,这大楼其实是一把密宗降魔金刚杵的造型,是市府秘密投资找人建设的,位于人民广场正西的凶煞白虎位,也就可以理解了。
淞沪会战时期中日军队在上海投入超过百万人,据李宗仁亲言:蒋公是明知上海保不住的。而蒋公是通过人命填来争取时间,耗费三个月,将上海的某样东西保护了起来,日军占领上海后也一无所获。而同时有日方文献指出,会战前有安培氏向日政府进言,务必要占领上海以“侍魔”。(具体内幕不明,此传言也不觉可信)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潮汹涌物欲横流,环境污染严重,按理说,这样的地方应该灵气匮乏甚至枯竭才对。但事实上据修密宗的人说,上海的灵气出人意料的浓厚,这在其他大都市是不可能的。但同时也说,这灵气不是自然产生,而是人为聚集的,具体作用不明,极有可能是用在一个空前庞大的阵法上压制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