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从2013年到2023年 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11.5%

字号+ 作者:品味大师 来源: 2025-01-08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最新报告,从2013年到2023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11.5%从2013年到2023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00增长到298.2,年均增速为11.5%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最新报告,从2013年到2023年

  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11.5%

  从2013年到2023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00增长到298.2,年均增速为11.5%,京津冀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这是记者从1月4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5)暨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的。会上,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5)》。

  《指数》从京津冀整体、三省市和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三个空间层面分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指标体系,重点测度分析了2013年至2023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发展趋势。

  ■ 三地间技术联系日益频繁,区域创新协作不断加强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国平认为,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三地间在产业、交通、环境方面率先实现突破,而产业、交通的协同也带来了创新要素的流动与溢出,提升了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增强了区域间创新协作。

  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包括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创新能力、科研合作、技术联系、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

  《指数》显示,京津冀创新能力保持快速提升。京津冀创新能力指数从2013年的19.5增长到2023年的69.2,年均增长13.6%。这表明京津冀在研发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大量投入也带来了丰富的产出。

  京津冀三地间技术合作网络日益完善,技术联系网络以北京为主中心,天津、石家庄为次中心。2023年京冀的技术交易额已上升至2019年的2.38倍。

  “区域内部技术联系日益频繁,是增幅最大的一级指数,2023年达到93.0,在5个一级指数中最高。”李国平表示,这反映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间的技术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创新协作不断加强。

  创新环境指数增速迅猛,有力支撑区域协同创新。2013年至2023年间,京津冀的创新环境指数从1.3增长到72.3,年均增长49.4%。京津冀在改善交通、网络、园区等设施上面有明显进展,为协同创新创造了良好基础。北京为京津冀创新创业提供大量服务支持,天津、河北切实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 立足京津雄“创新三角”,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

  未来,京津冀协同创新之路如何走?《指数》提出了建议。

  《指数》建议,加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领军企业群体。大力支持基础研究,推动基础学科发展满足核心技术需求、优势产业需求与民生发展需求,促进更多的国家科技创新项目与科学研究中心在北京落地。着重加大对重点领域前沿技术的投入和研究,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李国平认为,京津冀应坚持轴向牵引、廊道增强战略,以京津、京雄两条廊道为主轴,立足京津雄“创新三角”,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战略核心区,培育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津冀产业链,打造一批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李国平看来,三地需要织密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契合点,加强三地间的分工合作,打造从知识产出、科技创新到新产品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推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关村科技园在津冀的分院分园及产学研异地合作机制建设,以创新成果孵化津冀产业新业态。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氢能等产业链,用链条思维统筹谋划京津冀产业布局。三地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共同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指数》还建议,京津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突破口,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合作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发展速度快,且对产业链的要求较高,需要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形成强大的技术联盟。在布局上,京津冀应优先选择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巨大市场潜力的重点产业链,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地应持续优化企业开办经营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完善商事制度,实现营业执照和行政许可“一套材料、一窗提交、并联审批、同步出件”,实现更多经营主体“准入即准营”,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从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科技金融、人才等环节,打通现有政策体系对开放平台的接口。

  李国平认为,三地还要完善科技服务政策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企业发展,优化科技服务业营商环境。建立综合性数字化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减少创新供给端与需求端的信息不对称,实现创新要素高效对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综合市场,提高科技中介服务企业的服务效率与质量。落实科技投入容错与免责的政策,建立健全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科技领域研发投入。(河北日报记者 米彦泽)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90多岁奶奶被救出 直击西藏地震救援现场

    90多岁奶奶被救出 直击西藏地震救援现场

  • 让出救援通道!西藏日喀则部分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让出救援通道!西藏日喀则部分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 美一客机起落架舱内发现两具尸体

    美一客机起落架舱内发现两具尸体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