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肿瘤治疗有望更精准 中国科研团队构建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

字号+ 作者:品味大师 来源: 2024-07-12

中新社重庆7月11日电 (记者 钟旖 周毅)记者11日获悉,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北京时间10日23时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题目为《Tumo

  中新社重庆7月11日电 (记者 钟旖 周毅)记者11日获悉,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北京时间10日23时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题目为《Tumor vasculature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单细胞分辨率的肿瘤脉管图谱)。此项研究首次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不仅为充分理解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提供了全景视角,也将为临床提升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提供科学方案。

  “肿瘤的发生与进展,与血管的生成息息相关。”论文通讯作者、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副院长印明柱教授介绍,如同城市中的交通要道一般,血管通过运输营养,使肿瘤细胞得到增殖及转移,是肿瘤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掌握肿瘤中的脉管系统如何生成、构建,以及各种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对抑制肿瘤脉管形成,从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中,印明柱团队利用人类31种恶性肿瘤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剖析了泛肿瘤微环境中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细胞的共性与特性功能分群,阐释了肿瘤诱导血管生成各个阶段主要组成的细胞类型及功能特征。

  研究还发现,肿瘤诱导的血管出芽起始阶段的尖端细胞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肿瘤患者的疾病进展,还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这类细胞的占比可以指示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对于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法的伴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印明柱团队正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工作,为进一步推进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评估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比如结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欧洲科学院院士费伦茨·克劳斯的阿秒脉冲检测技术,有望研发出价格亲民的“癌症伴随诊断试剂盒”,造福更多肿瘤患者。(完)

【编辑:曹子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小鼠育儿行为为何差异演化?国际最新研究新发现影响细胞

    小鼠育儿行为为何差异演化?国际最新研究新发现影响细胞

  •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尝试“免疫 化疗”新模式 晚期肺鳞癌患者获生机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尝试“免疫 化疗”新模式 晚期肺鳞癌患者获生机

  • 中新健康|专家抓到“最毒乳腺癌”化疗耐药“元凶”

    中新健康|专家抓到“最毒乳腺癌”化疗耐药“元凶”

  • “超声  AI算法”新技术 提高肝包虫病早筛率

    “超声 AI算法”新技术 提高肝包虫病早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