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央视春晚小品《那能一样吗》,讲述了一个三口之家里,母亲各种双重标准,引发了父女不满进而“反抗”的故事。意外的是,这个家庭小品没有刻意的捧女贬男,开始揭露一些现实真相,不出意外的是,女权果然不干了。
看看她们的言论,有死不承认的,有抛开事实不谈上升到所谓“排外”,也有各种说女人不容易还被抹黑,还有就是试图指出母亲的贡献来攻击父女俩指出她问题的行为....
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但都禁不起推敲,女人的双标存不存在,是不是大量存在,我们看看各类两性新闻的评论区就知道,这种事仙女们应该很熟啊,不会忘了吧?光搜我的文章都是一大堆案例。
至于那种说父女“排外”的,我很想问,有那种直接霸占家里的房子掌管一家钱的外人吗?有长期住在主人家对家里主人颐指气使的外人吗?有没有可能是女人霸道,别人敢怒不敢言开始表达不满呢?
还有抛开事实不谈就扣帽子说抹黑的仙女,甚至拿母亲贡献来刻意扭曲污蔑那些,指出女方错误的行为。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一个人做了一些好事,那他做了什么错事都不能说?她们在网上各种吐槽或者攻击家里的男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爸爸平时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做饭家务等贡献?
当然,里面最为经典的,还是有仙女说,这种小品还不如地方台的小品,这属实让我有点绷不住。地方台的小品?我看了一下,果然大多还是保持以前的节奏,各种捧女贬男,鼓吹无底线怕老婆取悦老婆的龟男形象,比如辽宁春晚的小品《老公寄存处》。
说到底,其实央视春晚这个小品,指出了那位母亲的双标行为,但内容其实也是往正面引导,并不是在嘲讽。仙女们之所以一看到指出双标,立马就对号入座开始跳脚,暴露了背后的两个问题。
第一,过去她们普遍双标但媒体并不敢提,现在有媒体直戳她们的问题做成小品,这种舆论的变化让对舆论敏感的她们,有了应激反应。今天敢曝母亲双标,明天岂不是就敢曝她们了?是不是下次还会曝别的问题?她们能不担心嘛。
第二,她们所有的特权要求,来自于长期的舆论霸权下,不对称的信息展示,她们不会允许别人打破现状。在她们有意无意的消费选择下,媒体和舆论长期以来对两性双标是很严重的,基本上关于男性的不是规训侮辱就是负面事件,关于女性都是正面吹捧和鼓励她们为所欲为。
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展示下,她们总是无限放大女性的贡献无视男性的贡献,同时无限放大男性的问题而掩盖女性的问题。她们借助舆论霸权下的双标,动不动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男性,给男性发赎罪券长期规训男性。
靠着各种卖惨叫屈,心安理得地索取特权,并形成社会共识,都成了她们的习惯了,她们当然不允许有人打破这种舆论状态。因此,当春晚开始指出她们的一些双标问题,她们当然接受不了了。
以上的2个问题,才是她们如此激动的原因,不得不说,女权仙女们是最懂利用舆论,反向营销的,因为她们就是反向营销的最大受益群体,她们对性别如此,对婚姻也是。
天天喊着自己不婚不育,对两性婚恋情感舆论最敏感的就是她们。天天喊着女人不容易,可她们叫破天,也没见到女人做变性手术变成男人的案例,男人做变性手术变成女人的倒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