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宗智
随着《繁花》《漫长的季节》《大江大河》等剧爆火,上世纪90年代仿若昨日重现,在一系列频繁回眸中愈加真实可感。滚滚江河,迎面涌来,自北往南,既有深秋往事在悬疑剧中沉浮的哀叹,也有趁时代东风闯出广阔天地的奋勇,更有极尽繁华的上海“腔调”。往事不可追,90犹可忆。
时代创业故事
乘着时代的东风,人人都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年青一代共同组成了改革浪潮下的多样面孔。《大江大河》是一部当代题材电视剧,以十年为一阶段,讲述了1978年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展现社会图景与众生百态。
宋运辉(王凯饰)天资聪颖,却出身不好,一直备受歧视,但是他把握住了1978年恢复高考的机会,勤学苦干,当上了国企的技术人员,一步步晋升,奠定了成功人生的基础。与宋运辉不同的是他的姐夫雷东宝(杨烁饰)。他行动力十足,在乡村改革的浪潮中带领村民紧跟政策,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眼界不够开阔,最终绊倒在新事物脚下。个体户杨巡(董子健饰)是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他手忙脚乱抓住过商机,也踩踏过陷阱,生意场上几经波折,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成为那个时代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
滚滚江河,迎面涌来,总有人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弄潮。如果说《大江大河》第一部是关于时代浪潮下个人的拼搏与成长,那么第二部则真正看到了个人与时代同行。《大江大河2》承袭第一部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人的际遇和成长线而来,聚焦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改革和嬗变,再次扛起了现实题材的大旗。《大江大河2》在事业的主线之外,加入了各种关于人情世故、明争暗斗的支线。宋运辉来到东海,没拿出真本事前,谁也不服他。东海项目的其他三位骨干聚餐,独缺宋运辉。在饭局上有人问,没请宋运辉,会不会不合适?“老高”阴阳怪气地回复道:“南方人细致,吃不惯涮羊肉,别热脸贴冷屁股。”后来宋运辉高歌猛进,也有人在背后碎嘴。一封反映宋运辉生活作风不良、出卖集体利益的匿名举报信,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正在热播的“大江大河系列”第三部《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故事开始于1993年6月,故事中有东海化工与洛达公司的跨国合作,有雷东宝带领登峰电线厂合并小厂,还有杨巡与梁思申合作建商场。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里,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一路浮沉,风云变幻,不变的是勇往直前的追梦人的实干与拼搏。
海派生活图景
上世纪80年代有《渴望》描述北京故事,四十年后有《繁花》再现上海生活图景。刚刚收官的《繁花》和它所代表的海派文学一道,通过刻画上海的市井生活,展现出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腔调”。
剧集《繁花》于2023年12月27日正式播出,该剧根据金宇澄获奖同名小说改编,是王家卫导演的首部剧集,由秦雯编剧,鲍德熹担任视觉总监,胡歌领衔主演,马伊琍、唐嫣、辛芷蕾共同演绎上世纪90年代沸沸扬扬的上海往事、活色生香的众生图景。
剧版以男主阿宝的成长经历和爱情纠葛为主线,讲述了其大起大落,并最终延伸出来的一段关于时代的情义和至真的精彩故事。平凡阿宝蜕变为宝总,离不开高人爷叔与“夜东京”老板玲子、外贸大楼汪小姐的鼎力协助。而一家新开的时髦饭店却令他原本决胜千里的事业变得动荡惊心,他与身边人的关系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此同时,深圳股市的“过江龙”强总也随时会给阿宝致命一击。阿宝唯有向前,以赤子之心翻越高山,方可奔赴繁花满眼。在王家卫的倾力打造下,整部剧的年代感浓厚,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的人文情怀,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年代冲击感。
原著小说《繁花》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剧版导演王家卫说:“这部小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繁花》是上海的《清明上河图》。”原著小说《繁花》带有浓厚的“海派文学”味道。2012年,《繁花》一出版就被誉为“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和最好的城市小说之一”,加印十几次,销量超过20万册,一举拿下当年国内30多个文学奖项,甚至被人称为继张爱玲作品之后,最具上海质感的小说。《收获》主编程永新曾如此评价《繁花》:“它是一个文学的博物馆,多少年以后你要回过头来看上海,到小说里找就行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阿宝变成了宝总,成功过,失败过,在沪上弄潮儿女中留下一段传奇。有过金碧辉煌,有过细水长流,男男女女,涨涨跌跌,道尽一个时代的情义与至真。
上海一方面是新生的、有活力的现代都市,另一方面又包罗万象,有着独特的味道。从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角度讲,方言是承载地域、时代灵魂的载体,金宇澄表示,“方言是最能代表地域滋味的。”为了最大程度还原上海生活图景,《繁花》中的演员大部分是地道的上海人,全程用沪语演戏。电视剧《繁花》爆火的同时,也带火了原著小说和上海,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以及对上海这座城市深深的情感,为观众呈现了一幅上海社会的生动画卷。
悬疑剧的时空设定
从2022年的《胆小鬼》《回来的女儿》,到2023年的《尘封十三载》和《漫长的季节》,悬疑剧集体瞄准上世纪90年代,这显然不能归结为集体无意识,而是存在某种创作动机。一方面,漫长的时间跨度决定了破案必须回到过去;另一方面,怀旧情绪已经从家庭年代剧蔓延到了悬疑题材。从科技层面而言,上世纪90年代监控设施不完善,DNA检测等技术手段更是空白,因此当年很多案件缺少关键线索,酿就了悬案发酵的土壤,时代变迁构成悬案松动的隐秘动因,这是悬疑剧选择上世纪90年代为时代背景的重要因素。
《漫长的季节》在三条叙事线索里讲述了前火车司机王响、他的妹夫龚彪以及前刑警队长马德胜追凶的故事。一桩发生在20年前的碎尸案,王响的儿子王阳因此丧命,案件迟迟没有破,所有人都未走出过去的阴霾。导演辛爽表示,“有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法预测命运,即使预测到了我们可能也没有办法去抵抗,命运才是最大的悬疑。”
故事发生在东北的深秋,始终有着金黄的色调,就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琥珀,没有粗糙的褶皱和萧瑟的氛围,只有梦中回眸的叹息。尽管是个典型的悬疑片,但《漫长的季节》更注重东北生活的一些细节质感,悬疑之外展开的其实是一代人的故事。
这种今昔对比,也体现在《尘封十三载》中。为还原剧中的双时空设定,贴合实景实情,剧组特地选择在冬夏两季分别拍摄1997年和2010年的戏份。横跨13年,陈晓饰演的陆行知从愣头青变成了警队大拿,冲锋陷阵的卫峥嵘(陈建斌饰)则变成了提着菜篮子的顾家大爷。卫峥嵘曾经很能吃辣,笑陆行知不行。后来面摊重逢,陆行知问师父怎么不吃辣了,老卫笑着说:“胃不行了。”那座陆行知经常凝望的塔楼没变,变的却是整个城市。利用人与塔相对位置的固定,切换两个时间点的《尘封十三载》,显然有意用这种穿越性的镜头制造反差与疏离感。那个年代的摇滚青年,那个年代的香港大歌星,那个年代下海经商卖假发的小商人,好像从未远去。
年代剧里的女性视角
重回90年代的不仅有创业题材剧和悬疑题材剧,还有女性题材剧,以90年代为背景的女性题材剧聚焦的虽然是严肃命题,但裹挟在时代洪流中的女性成长,则提供了一种更具感染力的视角。
赵丽颖主演的《风吹半夏》以时代回眸映照写实人生,以女性企业家作为创业先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卖废品出身的女孩许半夏,最初以收废钢买卖起家,拉着会计陈宇宙、司机童骁骑三人合伙,组成“钢三角”;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半夏从钢铁行业末梢的小人物做到当地的行业领头人。“成功的一瞬间是在最后坚持的那一下,空手而归是另外一个故事。”《风吹半夏》的导演傅东育说。
《风吹半夏》拍摄之初,剧组制作了一份从1991年到2002年的大事件年表,分头寻找那个年代的纪录片、老电影、报纸和杂志。他们还搜集了1996年至2002年间,中国钢铁产业的增长值,以及废钢、成品钢的价格。但最后剧组发现,最难的是还原那个时代的人物心理状态和奋斗精神。
虽然经历了婚姻背叛,但女主许半夏用“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敢闯敢拼的劲头,带着一众人在高手如林的商场中闯出了一片天地,完成了从“普通创业者”到“实干型企业家”的转变,也完成了个人的成长之路,充分展现了一个新时代女性形象。虽然《风吹半夏》也避免不了大女主剧的一些美强惨和金手指等特性,但该剧还是通过聚焦上世纪90年代图景,塑造了一个鲜活、有生命力的创业者故事,捕捉了细腻真实的情感噪点,有个体蝶变之风,凝聚了一个时代的女性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