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5岁的王小波深夜暴毙家中,死前惨叫数声。被发现时,死状惨烈,面目狰狞。没想到,他的遗体被推进熔炉时,又发生了意外。火化师傅按下按钮,机器竟然纹丝不动,师傅低声对王小波的好友胡贝说:先生,你的东西我不要了,请你帮我一个忙……
今天的我们回忆起王小波的时候,总感觉这个人有一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超脱和生来自带的有趣灵魂。
特别是他的死,让外界对他的印象又多了一层神秘感。
45岁的年纪,对于一个男人来讲就是他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对于一个男作家来说。一个和平常一样的凌晨,王小波发出了两声凄烈的惨叫,这也成了他与这个世界的最后联系。
王小波有着一米八的个头,但长的一点都不支楞,除了不修边幅之外还有点驼背。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粗狂男人,内心却是个妥妥的文艺青年,那时的他已经写好了自己的一本短篇小说《绿毛水怪》,并开始在自己的朋友圈流传。
此时的李银河已是《光明日报》的知名编辑,她偶然间看到了这本《绿毛水怪》,感到非常的惊艳,并在冥冥之中觉得自己会与这个人产生某种联系。
借着工作的便利,李银河采访到了王小波,想象中的作者应该是个帅气文艺的书卷大男生,可当见到真人时,李银河感到非常的失望,甚至有点受到了惊吓——这长的也太丑了吧!
还没有聊几句李银河就要起身走人,王小波问道:“你有男朋友么?”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李银河有些不忍的注视着他,还是如实的回答了“没有”,就赶紧扭过头了。
王小波继续问:“你看我怎么样?”
李银河起身走掉了。
王小波没有气馁,开始用一封封热烈的情书向李银河发起进攻,最终两人相恋相爱并走进了婚姻。
由于当时的政治原因,与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亲,不允许家里的任何一个孩子学习文科,不得已之下王小波学习了计算机专业,可在他心目当中他依然向往能有一个专门写作的书桌。
李银河看出了王小波的才能,并大力地支持他在家进行创作。
婚后李银河继续学习的脚步,并飞往美国进修,突然的分别让两人都很不适应,接着王小波飞往美国与李银河团聚。
可想象很美好,当两人面对现实的拮据时,王小波提出要去饭店刷盘子来补贴家用,李银河毫不犹豫的就回绝了,说道:“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你在家好好写作吧,我来养你。”
在此期间,王小波开始了《黄金时代》的创作。两年后两人学成归国。
十几年间,王小波一直在家创作,可以说没有挣过一分钱,全靠李银河一个人补贴家用。王小波的哥哥看不下去了,说道:“小波光靠写作可养不了家呀!”
李银河说:“小波必须写作。”
由于王小波的笔风带有不拘一格的西方思维,浪漫而大胆,一直到他死内地的出版社没有一家愿意出版他的作品。
当王小波的死传到大洋彼岸的英国,李银河像失去了知觉一样,觉得整个世界都黑了下来。
她被人搀扶着上下飞机。
正如他生前的寂寥,给他送葬的只有胡贝一个好友,除此再无作家圈的朋友。
为了让王小波在人间的最后一站得到优待,他拿上好烟好酒塞给了火化的师傅。
可就在按下去按钮的一刻,机器却突然卡壳了,这让多年的老师傅突然感到头皮发麻,并立刻将烟酒退给了胡贝,并让他进来帮忙查看。
原来,王小波因为身材过于高大,一条腿卡住了机器导致运行不畅。胡贝流着眼泪说:“小波这是不想走呀!”
作为他的灵魂伴侣,李银河深深的知道王小波的遗憾,他没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在大陆发行。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李银河没能陪伴在王小波的身边。
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完成王小波生前的愿望。
李银河一家接着一家出版社的跑,终于他们同意不进行任何删减的出版《黄金时代三部曲》
“生前籍籍无名,死后无限哀荣”用在王小波身上再适合不过!
《黄金时代》一下就登上了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时代三部曲”接连爆火,王小波一举封神。
如今王小波已经去世23年了,《黄金时代》依然是很多人的选择,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都对对其高度评价:读了王小波的作品总给我醍醐灌顶的感觉。
知乎上,有人这样评价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一遍读,坏笑。
二遍读,苦笑。
三遍读,哭笑。
四遍读,微笑。
文坛铁嘴王朔,曾骂遍中国文坛,并扬言:当今中国的小说,只有《红楼梦》及格。
当有人问他如何评价王小波时,他马上改口:“他比我更牛。要是王小波还活着,我不如他”。
在问道如何看待《黄金时代》等时代三部曲时,鲁豫直言:王小波的文字很解渴。
倘若是放在现在,王小波写出这样的作品,或许可以被大家接受,但绝对不会被如此追捧。很多读者评价他,都是胆大,直接。
这就是《黄金时代》的魔力,像chun药一样,让人迷之上瘾,让人上瘾后欲罢不能!王小波《黄金时代》:肉体的快乐,是对荒诞时代的世界的一种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