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风起云涌的上个世纪,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各个耳熟能详的革命领导人,然而提到民国历史上影响非凡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宋氏三姐妹”无疑是最耀眼夺目的存在。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这三姐妹通过各自的婚姻都登上了政治舞台。而对于这三姐妹不同的性格,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宋氏三姐妹,大姐爱财,二妹爱国,小妹爱权。”
宋氏三姐妹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吗?仅仅用这样的标签去定义她们的一生,未免也太过片面。因为在人才辈出的民国时代,社会环境以及团体关系是十分复杂而微妙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单单地从一件事情去看待。
更何况这三位传奇女性死后也都不一般,尽管三人都有配偶,却只有一人与丈夫合葬。那么另外两个人呢?
今天,就让我们从时代的角度,去深入剖析这三姐妹不同的精彩人生,也为上面的问题做出一个合理的解答。
一、“宋氏王朝”背后缔造者
宋氏三姐妹能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舞台上散发光芒,探究本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们出生伊始,便走在时代前列。
把目光转向她们身后,你会发现那有一位不平凡的父亲,名叫宋耀如。他的人生经历同样富有传奇色彩,他是一个传教士、实业家兼革命党人。
1863年10月17日,宋耀如出生在广东琼州文昌县昌洒镇古路圆村(今海南省)的一户韩姓贫苦农民家庭。
宋耀如
当时宋耀如家里已有两个孩子,而父亲韩鸿翼只有四亩贫壤的沙地。由于土质太差,连椰子树都不长,父亲只能时常外出打短工赚钱。
懂事的宋耀如把这些全都看在眼里,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他决心到海外去闯一闯。
要知道,他当时所处的中国,已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惨败了,不但割让了领土,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条约里赔款数目巨大,因此无用的清政府便实行征压,苛捐杂税。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饥寒交迫,南方各省贫苦农民只得纷纷到海外以谋求生路。
1872年,年仅九岁的宋耀如随兄长韩政准离开了家乡,去往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谋生。
第二年被一个在外经商的宋姓舅舅收养,并把名字改为宋耀如,后跟随养父来到美国波士顿生活,在其开设的茶丝店当学徒。
在这里,他大开眼界,发现美国民族精神与当时的中国完全不一样。美国人民有极大的进取性和冒险性,他在这种环境下也受到了熏陶。
另外,中国近代首批留学生也在这个时期来到了美国。其中两个名叫牛尚周、温秉忠的留学生,出于对祖国故土的共同情结,时常到这家华侨店来喝茶。
中国首批留学生
一来二去中,宋耀如也和他们熟悉了起来,经常似懂非懂地听着他们两人谈论着如何用西方模式去改造中国。
听着听着,他心中求知的欲望也被点燃,从而进一步萌发了想去上学的强烈愿望。可是宋耀如的养父需要的是一个安分守己,能够继承他事业的优秀商人,而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家,便一口回绝了他。
然而宋耀如怎会就此放弃他心中的梦想呢?在经过最后一次的努力劝说无果后,他便趁着一个深夜,偷偷地溜出商号,跑到波士顿港口,随便躲进了一只即将出发的小艇上,开向了未知的方向。
在船上,宋耀如阴差阳错地留了下来,并且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基督教的信仰者。此后他进入圣三一神学院学习,学成之后便以传教士的身份游走于东方和西方,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海外生活。
1886年,宋耀如回到国内,他一边传教,一边又碰上了创业大潮。于是,凭借着他在海外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仿佛天生的商业头脑,宋耀如用了仅仅八年的时间迅速创业成功,成为了一名爱国实业家,享誉海内外。
1887年,他与出生在上海一个基督教世家的倪桂珍结为夫妻。而他们的结合,意味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宋氏王朝”,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了。
倪桂珍
二、中西合璧式家庭下长大的三姐妹
婚后,倪桂珍即随夫在昆山、太仓等地巡回传教。相同的信仰,相投的志趣,相配的性格,让他们夫妻二人过着幸福恩爱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自然也给将要出生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美满、融洽的家庭。
不同于传统的封建家庭,这个家庭在基督教平等博爱思想和美国民主精神的影响下,对每一个孩子的降临,无论男女,都平等对待,愉悦欢欣。
宋耀如先后一共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但今天,我们先着重讲述他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出生于1889年、1893年、1897年的老大宋霭龄,老二宋庆龄,和三姐妹中年纪最小,但排行老四的宋美龄。
宋耀如一家
据后来宋庆龄说,自从她有记忆以来,就一直深感父亲不仅以每个中国人给他的子女们的感情,而且用超出寻常的感情来爱护他的家庭。
宋耀如尊重他的儿子,同时也像尊重儿子那样对待并且疼爱自己的女儿。这在当时的中国,可是一般父亲所办不到的。
由于多年的海外经历,以及接受了西式的思想,宋耀如回到中国后,在诸多的生活细节上,依然保留着在美国养成的习惯以及审美情趣。
为了在国内传教,他努力学习上海话,但英语还是成为了他的惯用语言,常常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
家中的住宅是仿照19世纪美国南方的建筑样式建造的,但里边的布置和摆设是中西合璧的。既有中式客厅配置着红木桌椅,也有西式客厅摆放着钢琴、沙发。这样不管是何方客人来家中,都能感到舒适合宜。
饮食习惯方面,宋耀如自然也是西式的,因此宋夫人就为此成了一名出色的西餐厨师。女儿们也从母亲那里学习到了一些美式烹调的奇特花样。
倪桂珍和女儿们
也正因如此,宋家女儿们出生伊始,就生活在一个处处都洋溢着中西合璧氛围的家庭环境中。
父亲的远见卓识和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了子女们崇尚平等、自由、坚忍、爱国的思想大熔炉;更是为女儿们搭建了一个与当时大多数中国女性不同的成长平台。
在宋家的家庭日常生活中,母亲倪桂珍严厉、固执,还有些循章办事,生活琐事大多由她主持。而父亲宋耀如则更为亲切、热情,因此更受孩子们的欢迎。
别看宋耀如表面如此随和,但他的骨子里却是一个蔑视传统、执着追求,并敢于创新的人。
在美的经历让他认识到美国教育的价值,以及中国近代化的必然趋势。因而在父亲的这种教育理念下,宋家的三个女儿从小就接受了地道的、良好的美国式教育,同时也没有放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女儿们在这种新式思想下并没有缠过脚,当她们因不喜欢刺绣捉弄师傅而遭到妻子的严厉训斥时,宋耀如却对女儿们厌恶女工技艺给予同情,并顺势聪明地说服妻子“眼睛最好是用于阅读”。
作为父亲,宋耀如对女儿们较儿子们更为宠爱。他虹口的住宅是在荒郊野外,周围是村民们的农田和菜园,这刚好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女儿们初来乡村,对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在外边追逐打闹、尽情玩耍,一不小心踩踏坏了附近村民们种的菜。然而父亲听说后,并没有去责怪她们,反而拿出一笔钱给这些村民,嘱咐道:“让孩子在乡村里尽情嬉戏吧,不要去干扰她们,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
宋霭龄十岁生日的时候,父亲送给了她一辆自行车。可不要小瞧这辆自行车,要知道中国当时的制造业并不发达,国内也没有生产自行车的工厂,这还是宋耀如专门托人从国外运回来的。而宋霭龄,成了中国第一个拥有一辆自行车的女孩。
他时常和霭龄一起在田间小道上骑车,尽情享受着这其中的新奇和快乐。
民国自行车
宋耀如很注意训练孩子们的意志力,他会经常将孩子们带到野外进行徒步旅行,并在路上和霭龄、庆龄一起禁食,学会抵挡诱惑,忍受饥饿。
阅读方面更是不用说,宋耀如特地从美国给孩子们订购了大量的儿童读物,并与妻子一起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引导孩子们阅读,以便使她们养成勤于读书的好习惯。
而对于阅读的类型,三姐妹也是各有偏好。
大姐宋霭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时,出于自己的兴趣,阅读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
二姐宋庆龄则贪婪地阅读成年人读的小说、传记以及历史等,新泽西州萨米特镇图书馆馆长路易斯曾说她是个“不苟言笑的姑娘”、“有着超出同年龄段其他姑娘的口味”。
而最小的宋美龄,则喜欢在住房旁两棵树之间的一条长凳上读《小兔彼得》。据说她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把狄更斯的所有小说看完了。
语言方面,在三姐妹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宋耀如就专门请了英国的一名女教师来教授孩子们英语和拉丁语。而在马克蒂耶学校学习时,除了语文课,其他课程一律采用英语教授,宋家姐妹却都不存在语言上听不懂的情况。在与她们的牧师对话时,英语能力也一点不比同龄的英美家庭小孩差。
至于其他的一些方面,像书法、写作、绘画、演讲等能力,宋氏三姐妹在父亲的教导和鼓励下,也是样样精通。
少女时期的宋氏三姐妹
1903年,年仅十五岁的宋霭龄被父亲送往美国读书,去往的学校名叫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位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是世界上第一所专为女子开办的大学。
而那时,在中国仅仅是真正有钱人家的孩子,而且是男孩,才有可能被送出国接受教育。这对于宋氏夫妇来说,这种打破国内习俗的行为,也实在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1909年,宋庆龄、宋美龄也被父亲送去美国学习。在这里,三姐妹只能靠自己独立生活,学习奋斗。
孩子们在此时培养成的坚韧性格,深刻的影响了她们今后的人生,使其在接下来风云跌宕的人生考验、政治变幻中能够挺立潮头。
纵览今后女儿们的成功,无疑根源来自这种独特的家庭教育模式。宋氏夫妇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和西方教育的特色融为一体,对子女们进行了成功的启蒙教育。
三、通过婚姻开启不同的人生路程
宋氏夫妇的悉心培养,自然是让宋家三个女儿出落得无比优秀,可真正使她们的人生发生巨变,成为推动历史重要人物的关键转折,还是在她们各自遇上自己今后丈夫开始的。
1909年,二十一岁的宋霭龄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了,回国后的工作父亲已经为她安排好了,就是把她推荐给孙中山当秘书,毕竟宋霭龄精通五国语言,正是孙中山所需要的人。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疑惑,为什么宋耀如跟后来的革命开拓者孙中山先生此时如此亲密呢?
原来,宋耀如在热心传教与兴办实业的同时,也十分向往革命,结识了当时不少的有识之士。早在1894年,他就经人介绍在上海认识了孙中山。
二人一见如故,宋耀如不仅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还尽可能地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早期在孙中山进行革命时,宋耀如在较长时间内都一直慷慨捐赠,为民主革命的进行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孙中山(前排左二)与宋耀如(前排左一)等在日本
民国二年时爆发了二次革命,然而革命失败,孙中山迫不得已逃去了日本。宋霭龄作为他的秘书,也跟随父亲宋耀如一同前去。
而在日本期间,宋耀如在流亡分子经常聚会的地方——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认识了同样在日本帮助孙中山筹资革命经费的孔祥熙。
在当时,三十出头的孔祥熙已经被称为“山西首富”了,还是孔夫子的第七十四代传人。
像宋耀如这样的成功商人,是极其懂得资源的优化组合的,在他遇到孔祥熙时,就能够迅速理解孔、宋联姻的意义。
孔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非比寻常,要知道历代帝王都要举行祭孔大典,这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象征的大家族。
宋耀如早期常年漂泊在外,在大陆的文化关系并不深厚,因此,这种联姻的优势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此时的宋霭龄还很年轻,但她却具有着和父亲相似的理性与敏锐。如此精明的宋霭龄在父亲的引荐下与孔祥熙相识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孔家财力雄厚,必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栖身之所。
而在孔祥熙之前,她其实已经见识过许多优秀的男人,但是宋霭龄还是一眼看到了孔祥熙之于她人生的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1914年9月,两人在日本横滨结为连理,成了夫妻。
宋霭龄和孔祥熙
宋霭龄在与孔祥熙结婚后,便把二妹宋庆龄介绍给了孙中山做秘书,来接替自己的工作,孙中山表示了同意。
这个看似无意的举动,却让一直仰慕孙中山的宋庆龄有了和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原来在宋庆龄还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父亲提起这位反对清朝专制统治的英雄,现在可以追随孙中山参加中国的民主革命,她自然是满心欢喜的。
在此后的工作中,宋庆龄加深了对孙中山以及他的事业的理解,更是在朝夕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但22岁的宋庆龄,想要和49岁的孙中山结婚,巨大的年龄差成为了他们最大的绊脚石。
父亲知道后雷霆大怒,立刻将宋庆龄带回了上海,并且把她关在屋里,不允许她再和孙中山往来。
但宋庆龄已经下定决心,非他不嫁,为了爱情毅然地忤逆父亲,突破重重阻碍,最后在母亲倪桂珍的帮助劝说下,使父亲同意了这场婚姻。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如愿奔赴日本与孙中山结为夫妻。
宋庆龄与孙中山
接下来就到了宋美龄,这个在民国时期最响亮的女性名字,也是后来被人称为“民国第一夫人”的女性。
1917年,宋美龄在卫斯理学校获得了最高的“桂兰学者”称号,并结束其在美的学业,回到了上海。
此时的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政府倒台,中华民国成立。大姐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二姐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
宋美龄归国后也没有停止学习,因为她知道要想重新融入上海这个地方,就需要掌握流利的汉语和祖国的古典文学。于是就让父亲给她找了一个私塾先生进行授课,由此为宋美龄以后的公开演讲和文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宋美龄此时正值青春年华,美艳动人且博学多才的她,瞬间成为了众多青年才俊争相追求的对象。
年轻的宋美龄
后来在孙中山家中举行的一场聚会上,蒋介石也第一眼就被她的漂亮伶俐所征服,于是便对宋美龄展开了雷霆般的攻势。
由于两个姐姐的婚姻,宋美龄不甘平庸,眼光也跟着高了起来。当蒋介石走入她的视线中时,这一位手握重权的总司令,让宋美龄看到了一丝权力的曙光。
但当时蒋介石之前已有三次婚姻,宋氏家族对他们的感情表示强烈反对,二人想要结婚,面临的阻力可不小。
当时整个宋家,只有眼光独到的宋霭龄表示支持,但蒋介石看中的不只是宋美龄的美貌,更是她背后庞大的宋氏家族,因此怎会轻言放弃?
在浩浩荡荡的五年努力下,蒋介石将其三任妻子的关系都已解决妥当,并答应宋母要信基督教等要求,最后终于如愿抱得美人归。
1927年12月1日,蒋宋顺利完婚。
宋美龄与蒋介石
由此,组成了以蒋介石为首的资本主义买办统治集团,成为国民党旧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左右着民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这句俗语,正是当时这四大家族的真实写照。
四、革命政变下三姐妹的最终归宿
在宋家三姐妹都结婚后,各自的丈夫关系自然也变得紧密起来。宋霭龄的丈夫孔祥熙和弟弟宋子文一跃成为了孙中山的左膀右臂,使得宋氏家族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宋家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也是大力支持。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后来孙中山和父亲宋耀如的相继离世,宋家失去了在外的靠山,家族内部也失去了顶梁柱。宋家三姐妹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松散。
因为武汉工人的罢工运动,孔祥熙和宋霭龄名下的产业也都受到了极大的波及。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得到了迅速提升,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了宋氏家族的事业,宋霭龄此时将目光投向了蒋介石。
蒋介石
但宋庆龄却对蒋介石印象十分不好,初次见面时就认为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投机分子,更何况后来是通过篡夺军权叛变了孙中山。
于是面对蒋介石的表面示好,宋庆龄无动于衷。几次下来,蒋介石感到十分没有面子,便动了铲除宋庆龄的念头。
身为妹妹的宋美龄,在得知这个情况后,非常担心姐姐的安危,跟蒋介石大闹了一场,蒋于是作罢。
可是在这种权势之争下,宋美龄也只能是暗中关照,为了避嫌,只好与宋庆龄划清界限,从而渐渐地断了联系。
而在蒋介石的安排下,孔祥熙先后去到了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等多个重要部门担任着关键职位。宋子文也来到蒋介石身边工作,担任财政部长一职。
宋子文
可孔祥熙对蒋介石唯命是从的做法,让宋子文十分看不惯,再加上因为蒋介石越来越多的经费用于内战,宋子文不愿再拨款,使得两人之间的瓜葛越来越深,也致使宋霭龄和宋子文之间有了一道裂痕。
当时宋子文和二姐宋庆龄关系比较近,所以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有些对立。
随后,宋霭龄为了巩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地位,便对外声称宋庆龄已经改嫁,想以此来压制宋庆龄的权力地位。宋庆龄知道之后无比生气,亲自出面澄清了这件事情,并从此和二姐妹之间再无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宋霭龄远去美国定居,1973年10月9日,因癌症在纽约长老会医院病故,享年84岁。按照她事先嘱咐好的遗愿,她的子女将其遗体与七年前病逝的丈夫孔祥熙合葬。
孔、宋之墓
1983年5月29日,二姐宋庆龄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由于她的丈夫孙中山在婚后第十年便早早离开了人世,因此遵照宋庆龄的临终遗愿,她的骨灰被送到了上海万国公墓,与她晚年时常流泪想念的父母合葬在了一起。
而宋美龄和蒋介石则退居台湾。1975年,蒋介石去世,宋美龄独自搬到了美国纽约定居,一直到2003年去世,享年106岁。
属于宋美龄精彩的一生就此落幕,她一个人孤单地葬在了美国,而原因是当年自己的选择,以及蒋介石在台湾灵柩的情况,不允许她再一起合葬。
就此,这三个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宋氏三姐妹,结束了属于她们的璀璨时代。
宋氏三姐妹